...脉学著作。二十一卷。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初刊于1652年。潘氏取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并能结合潘氏...
...脉学著作。二十一卷。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初刊于1652年。潘氏取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并能结合潘氏...
...数 阳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 数为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 浮沉迟数脉之纲领。《素问》《脉经》皆为正脉。《脉诀》立七表八里。而遗数脉止于心脏。其妄甚矣。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
...芤 阳中阴 芤脉: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中空外实。状如慈葱。 芤,慈葱也。《素问》无芤名。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戴同父云:营行脉中。脉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也。《脉经》云:三部脉芤。长病得之...
...宋代于1057年设立的一个校对,整理和刊印医学书籍的机构。宋以前,我国医学书籍已很丰富,但由于活字版印刷术尚未发明和广泛应用,医书多靠手抄或刻版流传,出现不少错误。校正医书局曾对《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经》、《脉经》...
...《灵》、《素》为医家正传,后世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皆不师《内经》,惟采本草诸书,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王叔和、朱肱乌可与仲景同列,若云仲景不师《内经》,试观《伤寒》、《金匮》二书,不本《...
...至阴之物也,其鳞故三十六。阴极则阳夏,所以《素问》曰∶“鱼,热中。”王叔和曰∶“热即生风。”食之,所以多发风热,诸家所解并不言。《日华子》云“鲤鱼凉”,今不取,只取《素问》为正。万一风家更使食鱼,则是贻祸无穷矣。...
...医学丛书。孙鼎宜编撰。初刊于1932年。共六种:《伤寒杂病论章句》、《伤寒杂病论读本》、《难经章句》、《明堂孔穴》(附《针灸治要》)、《脉经钞》、《医学三言》。现有1936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不知《脉经》,专习单看,而不知总看。其实上古诊法有三∶其一各于十二经动脉分为三部,候各脏腑。其二以气口人迎,决内外病因。其三独取寸口,以内外分脏腑,以高下定身形,以生克定荣枯,以清浊论究通,故曰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之生死吉凶也。兹以《素》、...
...,名曰动。愚按∶两上字其一乃后人误添也,当是数脉见于关上下。经曰∶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手少阴属心,是寸有动脉矣。又曰∶阴虚阳搏谓之崩。肾之阴虚阳搏之,故见崩证,是尺有动脉矣。王叔和着《脉经》,不知两上字,其一乃衍字,因曰动脉见于关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