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图)味属咸寒.退热潜阳生可贵.性多涩固.疗崩敛汗 相宜.兼之燥湿软坚.瘰 结痰皆易散.且又益阴补水.骨蒸遗滑尽能瘳.(牡蛎.出海中.形如大螃.其壳只有一片.而无对偶.故为之牡.咸寒入肾.能益阴潜阳.退虚热.软坚痰. 之则燥而兼涩.又...
...气平,味甘。《本草》云∶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解乌头毒,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逐水胀,下瘀血。久服,令人身重。炒令黑,烟未断,热投酒中,治风痹痈痪,口噤,产后诸风。食罢,生服半掬,去心胸烦热。明目镇心,不忘。恶五参、龙胆。得前胡、...
...癖而除恶露,止霍乱而解呕逆。自南海、昆仑来,而交州、爱州亦有之。叶似榆叶而无涩,抽条长丈许,花黄,子青熟黑。产后气喘,(因恶露不行。水煎冲参末服。)《本草择要纲目》苏木【气味】甘咸平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主治】破血.产后血胀.消痈肿扑...
...目录 《中药大辞典》牡蛎肉 《中华本草》牡蛎肉 《饮食须知》牡蛎肉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牡蛎肉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Mǔ Lì Ròu 【别名】蛎黄(《纲目》) 【来源】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等的肉。 【...
...『来源』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产地』我国沿海各地。『采收季节』全年均可采收。『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后,随放入武火上或放铁罐内煅至红透,钳在铁锅内(每斤药用醋3两)趁热洒上醋吸净后研细备用。醋制有收涩软坚作用...
...《备急千金要方》牡蛎丸治经闭不通,不欲饮食方。牡蛎(四两) 大黄(一斤) 柴胡(五两) 干姜(三两) 川芎 茯苓(各二两半)川椒(十两) 葶苈子 芒硝 杏仁(各五合) 水蛭 虻虫(各半两) 桃仁(七十枚)上十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七...
...目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蛎散 《备急千金要方》牡蛎散 《医心方》牡蛎散 《太平圣惠方》牡蛎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蛎散 《御药院方》牡蛎散 《普济方》牡蛎散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牡蛎散 《妇人大全良方》牡蛎散 《备急千金要方》...
...药性本草 宋掌禹锡谓药性论四卷.多与本草戾.未知何人撰.纲目云.即药性本草.甄权着也.甄权当唐太宗时.年一百二岁.帝临访药性.因上此书.按唐书权本传.贞观中权已百岁.太宗幸其舍.视饮食.访逮其术.擢朝散大夫.寻卒.年一百三岁.所撰脉经针...
...医书十种”)。《本草从新》刊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吴氏 鉴于《本草备要》“有承误之失”,故作重新修订,半数保留,半数增改,并补充了《纲目》未载之药,简明实用。 施雯,字澹宁,又字文澍,清代康熙、乾隆间,余姚(今余姚市)人。尝谓:...
...宅舍怪异乡声。小儿佩之,辟恶邪气。(谟)按∶东垣云∶檀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于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并葛根、豆蔻、缩砂、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剂也。《本草择要纲目》檀香【白旃檀】【气味】辛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