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一十三首疟,灸上星及大椎,至发时灸满百壮。艾炷如黍火粒,俗人不解,务大炷也。又觉小异,灸百会七壮。若更发,更七壮。极难瘥,不过三灸。又灸风池二穴三壮。又灸肾俞百壮。又灸三间,在虎口第二指节下二寸,三年疟欲发,即下火。治一切疟,无问处所,...
...作者:郑全望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自序 卷上 辨证 瘴疟形状 人身肖天地瘴疟类天时 受病之源 瘴疟伤寒辨 瘴疟内伤辨 诸疟瘴疟辨 伤寒瘴疟分南北辨 瘴疟五脏俱病 冷瘴 热瘴 瘴 不治症 脉 日期 妇人 小儿 发瘴时...
...遏阴阳.二气交错.阴盛阳虚.先寒而栗.阳胜阴虚.先热如烙.邪与卫并.故日挥霍.邪深入里.故间日作.疟必有痰.停滞胸膈.疟必有湿.酸疼手脚.瘅牝温寒.鬼瘴名各.为症不同.而可约略.冷起毫毛.伸欠萧索.战栗鼓颔.头痛如凿.及其热时.内外火铄.渴...
...《是斋百一选方》大效疟丹飞罗面 淡豉(炒) 雄黄(各半两) 乳香(一分) 黄丹(一两,炒变色) 桃仁(一百个,汤泡上为细末,以独头蒜研如泥,新布中擦过,和丸如鸡头肉大,朱砂为衣,须五月五日午时面东北不语合药。忌鸡犬、妇人、孝子、僧道见,每...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驱疟饮前胡 柴胡(各四两) 桂心 桔梗 浓朴(姜制) 半夏(汤洗去滑,各三两) 黄 干姜(炮) 甘草(各二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两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目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驱疟饮 ▼ ...
...目录 《济阳纲目》除疟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济阳纲目》:除疟汤【处方】柴胡1钱,茯苓1钱,白术1钱,陈皮5分,半夏(泡)5分,黄芩5分,甘草5分,干葛5分,苍术(米泔浸,炒)5分,川芎5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初疟。【用法...
...(附论)治疟病灸刺法论曰。足太阳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热止汗出难已。刺中出血。足少阳疟。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恶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刺足少阳。足阳明疟。令人先寒。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光火气乃快...
...久患?,形气俱虚,脾胃弱不思食,宜用四兽饮、补中益气等汤,斟酌治之。久病劳损,气血两虚,而病疟疾者,名曰劳疟。宜用十全大补汤,倍加鳖甲,热盛者除去黄芪、肉桂,加柴胡、黄芩也。...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过之则失时”,见《素问》卷十第三十六《刺疟篇》,自“疟不渴”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又见《素问·刺疟篇》,惟文义略有不同,又见本书二十五卷《十二疟篇》。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卷七第五。疟病脉满大急,...
...凡疟者寒热如期而发,余时脉静身凉,此常疟也,以疟法治之。设传胃者,必现里证,名为温疟,以疫法治者生,以疟法治者死。里证者下证也,下后里证除,寒热独存者,是温疫减,疟证在也。疟邪未去者,宜疏,邪去而疟势在者宜截,势在而挟虚者宜补。疏以清脾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