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汤(《伤寒总病论》卷二)。【处方】厚朴12克(炙,去皮)生姜9克(切)半夏6克(洗)甘草6克(炙)人参3克【功能主治】治发汗后,腹胀满者。【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摘录】《伤寒论》...
...风热,且可化痰而散结。故它所主治的病症,可概括为风与痰二字。在临床应用时,也常与治风与化痰的药物配伍,如全蝎、天麻,能平肝息风而止抽搐;配牛蒡子、桔梗、甘草,能散风袪痰而利咽;配桑叶、蔓荆子、木贼草,治风热目赤而止头痛;配蝉蜕、荆芥、薄荷,可...
...肝脾失调者。【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备注】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
...目录 《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括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寻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杂病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杂病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医宗金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目录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删补名医方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括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寻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杂病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宋代《和剂局方》研究较少。王永炎认为,宋代是我国历史上药事制度最为健全的时期。四物汤、逍遥散等名方就出自其中。因此,应该加强对《和剂局方》中的经典方剂的研究。此外,组分配伍研究是近年来现代中药研究的重点,其特点就是组分明确、质量可控,既能体现...
...配伍应用。2.用于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油,故又有润肠通便之功,应用时可与大麻仁、瓜蒌仁等润肠药配伍。【处方用名】苦杏仁、光杏仁(去种皮,打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附药】甜杏仁:又称巴旦杏仁、叭哒杏仁。性味甘平。功能润肺...
...两指,使人寒热欲卧。主方出《外台》卷二十三注引刘涓子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用法用量】上为散。(艹闾)根1分,细辛2分,大黄半分,地胆1分(熬),甘草一分。【注意】《千金方衍义》:《本经》言地胆治鬼疰寒热,鼠瘘,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
...目录 《圣济总录》常山甘草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常山甘草饮【处方】常山1两,甘草(炙,锉)1两,大黄(锉,炒)1两,桑根白皮(锉)1两半,乌梅5枚(去核),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0枚,黄连(去须)1两,羌活(...
...目录 《朱仁康方》甘草泻心汤加减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朱仁康方》:甘草泻心汤加减方【处方】生甘草9克,川连4.5克,黄芩9克,干姜4.5克,大枣5枚,制半夏6克。【功能主治】苦辛通降,清化湿热。主湿热生虫,上下相蚀,湿热阻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