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_《药笼小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辛苦寒。行十二经,开太阳膀胱,通腠利窍,泻下焦血分湿热,为疗风水之要药。木通苦寒,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兼治脚气、水肿。若下焦无湿热忌。出汉中,根大而中通,名汉防己,治湿;更有木防己,治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longxiaopin/1256-5-141.html

其它具有泻下功效的药物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一、润肠通便:桃仁(活血祛瘀药)、苏子、杏仁(化痰止咳平喘药)、柏子仁(安神药)、蜂蜜、当归、何首乌、桑椹子、肉苁蓉、胡桃肉、天门冬(补虚药)。二、导滞:枳实(理气药)三、滑肠通便:冬葵子(利水渗湿药)...

http://qihuangzhishu.com/69/170.htm

春季宝宝猩红热_传染病_【中医宝典】

...散剂、丸剂以及灌肠、温水浴等等都可以,这些方法已经应用了几千年,在没有西医西药时,祖国医学就是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疗猩红热的。 中医有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说法。发热的病人在服用一剂中药后,全身汗出,体温随之降至正常,像发汗法、泻下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789.html

《本经》大黄功效释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可用于跌打损伤之瘀滞肿痛,宜配伍芒硝、三七等共研细末,凉水或冷醋调敷,绝大部分患者多在1剂药后,痛止肿消。 “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等均是对大黄泻下攻积作用的详细描述。 大黄最重要的作用是泻下,是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244.html

灵矾散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治小儿虫咬心痛欲绝者,服此吐出虫即愈。五灵脂(末二钱) 白矾火枯(五分) 为末,每服二钱,温水冲服。又方以皂矾细末六七分,好酒下之立愈。一方用苦楝根皮,东引者佳,去粗皮,一味煎根据汤食可饮之,其虫成团泻下,神效。...

http://qihuangzhishu.com/342/1081.htm

湿水肿_《急救广生集》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下体肿者,腰脐至两足肿皆是,病由脾经湿热所成。急用巴豆(四钱,去油)、水 粉(二钱)、硫黄(一钱),共研匀成饼。先用新棉一片包药,布脐上,外用帛缚片时,自然泻下恶水,待下三五次去药,啜粥即止。(《金鉴》)...

http://qihuangzhishu.com/663/339.htm

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一种治法。民间行医的走方医将药性下行的药物称为串药,使用患药的治疗方法叫串。串药多具有泻下作用。例如牵牛串治积气成聚,用黑牵牛末为丸,陈皮、生姜煎汤送下。清·赵学敏《串雅内编》、《串雅外编》汇集了走方医的医术方药,并以“串”为书名。...

http://qihuangzhishu.com/167/828.htm

疮疡疏通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今称通里法。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指应用泻下药物,使蓄积于脏腑的毒邪得以疏通排泄,以促进疮疡治愈的方法。该法适用于疮疡初、中期,内蕴热毒较盛者,方剂可选用内疏黄连汤等。若阴虚火旺,胃肠失于濡润者,则用润肠汤。...

http://qihuangzhishu.com/167/869.htm

润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治疗学术语。又称缓下。泻下法之一。用于不宜峻下的肠燥津枯的病证。如老年人肠燥便秘或习惯性便秘,以及孕妇或产后便秘等。采用的药物多属甘平而润滑,如麻子仁、杏仁、郁李仁、蜂蜜等。如因热邪伤津,或素体火盛,大肠燥结者,宜润燥与泄热通便相结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4.htm

滋肾丸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治不渴小便闭,邪热在血分也。知母(二两,酒浸、阴干) 肉桂(二钱五分) 黄柏(二两,细锉,酒拌阴干,炒)。上知母、黄柏气味俱阴,以其同肾气,故能补而泻下焦火也。桂与火邪同体,故曰∶寒因热用。凡诸病在下焦,皆不渴也。熟水为丸,百沸汤下。...

http://qihuangzhishu.com/342/752.htm

共找到2,0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