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晨、肾)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每天早晨天末亮之前即肠鸣泄泻,故名“晨”。致病原因主要是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故又名“肾”。...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992.htm

公共卫生事业的开端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中国医学的变革从体系上看是由以中医学为主导的传统医学体系向以西方医学为主导的近代医学体系的转变。直至本世纪初,以医院为中心的西医模式与以个体开堂行医的中医模式尚处于平衡状态。尽管前者在眼科、外科等手术学科上有明显优势,但内科疾病的治疗...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35.htm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创新理论兴起的重要开端,从文书所论看,对火热病过分强调,虽为纠弊,但亦有偏颇,后人有所批评。三、《儒门事亲》《儒门事亲》,张从正撰,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又有十四卷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辑本)。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2.htm

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学在诊断学、病案书写格式、医学书籍编著和传播、医德论述和医史研究上,均有较大发展。(一)诊断学的研究与发展明代医家在诊断上大都强调四诊兼备,脉证合参,强调全面掌握材料,抓住纲领,辨证施治。八纲辨证纲领即在明时发育成熟,脱颖而出。在遣...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9.htm

台湾早期的教会医学(1865~1895)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台湾如中国本土一样,现代医学的开端系来自西方基督教士的医疗。诚如上述,17世纪荷兰人曾带进了西方医学,但当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人。西方医学也随之消失,至1865年英国医师马雅各来台从事医疗传教,才将西方医学再次植入台湾。19世纪最后的30年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06.htm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由简单到复杂、由纷乱到统一的历史过程。中医学在春秋时期已产生了一些概念和简单的理论认识,而到《内经》时代则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中医理论的形成,不仅是以春秋战国时医家们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5.html

内科疾病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在一些非医学文献中也记述了内科杂病的病证表现与病因,例如《山海经》已有瘕、瘿、风、狂、疟和疫疾等十余种;有些还论述了症状与证候。《周礼》中,已记载季节变换与疾病的关系,例如所叙春季多发头痛,夏季易发疮疡,秋季常流行疟疾,冬季以咳嗽喘息为多...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8.htm

中西医论争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论争近代中国医学史的核心问题是中西医的比较与抉择。西方医学的大规模传入,造成了国内中医、西医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的局面。因而,通过比较并作出抉择便成为中国医学界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医学界人土提出了多种...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61.htm

生理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西方生理学的传入19世纪中叶,西方生理学随着医学被再度传人中国。最早的是1866年广州博济医局附设的南华医学校开设生理学等课程。同文馆于1872年春也开设了生理医学讲座。李鸿章于1881年设立的北洋施医局也教授解剖生理课。最早的解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14.htm

文献学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整理研究。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柏树公社旱滩坡的汉墓中,出土了一批汉代医学简牍计92片。经研究,其时代约为秦汉或更早一些。这一批简牍计载治病方剂约百首,故又名《治百病方》,对该简牍的排列次序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较好的复原。对简牍中的医学理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62.htm

共找到64,8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