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胜气_《温病条辨》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故燥属凉,前人谓热非矣。按先生,可谓独具只眼,不为流俗所 没者。其责喻氏用甘寒滋阴之品,殊失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之法,亦甚有理。但谓诸气 郁,诸痿喘呕,咳不止出白血,尽属内伤,则于理欠园。盖因内伤而致此证者固多,由外感余在络,转化...

http://qihuangzhishu.com/681/10.htm

冬季养生的“藏””_【中医宝典】

...□ 宋龙涛 河南省中医院 草枯树干,鸟徙兽藏,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史记》云: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冬季养生,我们自然要天人合一,顺天而行,既要借助自然之势,顺天而“藏”,还要主动出击,借天而“”,达到养生祛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734.html

银屑病难治因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即药误用而变为 药本治病之用,“良医以活人”,而庸医以之误人、害人,致使救人之药变为害人之。药之为,非药之过,乃医之错。有谚云“物无喜恶,过则为灾”,正可说明药之无辜和医之责任。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371.html

胡希恕_胡希恕运用经方三辨浅析 辨病位 辨病性 辨方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一般辨证的话,那么辨方证则是辨证的继续深入。胡希恕先生曾明确指出: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我们知道治病能否取效,不论是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还是六经辨证,最终都要落实在方证上。仅仅确定病位、病性、治则治法还不够。如太阳病,若发热,汗出,恶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xishu/1162-2-1.html

中医文化养生之慎医药_【中医宝典】

...人的一生离不开医药,可您知道医药养生之间的关系吗,中医、西医,中药、西药,中西医治病究竟有何不同,草根树皮如何医治百病。要养生到底该如何看待医药,使用医药呢,著名中医学专家樊正伦教授您共同探讨医药养生的话题。 今天讲医药问题,过去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04.html

补冬不如霜降_冬季养生_【中医宝典】

...10月23日霜降。霜降至,天渐冷,此时要做好霜降时节的养生保健,谚语有“补冬不如霜降”的说法,无论是在饮食养生还是运动调养上都需应时谨慎。 秋补润燥、固表、益气 “补冬不如霜降”,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深秋五行属金,在人体五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215.html

中医养生的关键是什么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朝暮叩齿三百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77.html

遏流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洞天奥旨》遏流汤 ▼ 相关方剂 返回目录《洞天奥旨》:遏流汤【处方】升麻1钱,当归5钱,黄芩2钱,瓜蒌2钱,金银花1两,炙甘草2钱,连翘3钱,秦艽2钱,苍耳1钱,马蔺根1钱,牛膝1钱,牵牛1钱。【功能主治】子母流注疮毒...

http://zhongyaofangji.com/g/gongxieeliutang.html

叶香岩杂病_【中医宝典】

...强弱,形色脉象,更询起居致病因由.盖病有见证,有变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此脏腑气血,须分晰辨明.新宜急散,宿宜缓. 药必首推气味,阳伤取药之气,阴伤取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60.html

先生自述_《医学真传》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余童年丧父,家贫无所资,藉舌耕以奉母,及制举之业不获售,遂习岐黄之术于倪先生之门。所授书有《药性》、《全生集》、《明医指掌》、《伤寒五法》,并诸方歌诀,以为道在于是。二十三岁即悬壶,治病颇效,多有称许者,然循方投药,究未能刻期应验。甲辰岁...

http://qihuangzhishu.com/858/47.htm

共找到809,6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