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译文

...黄帝道: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786.html

阴阳诸论_《医学集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阴阳一道,始于一,终于八。伏羲画之以开其渊源,文王演之以神其变化。故一而二,阴阳判矣,则对待之数出焉。阴阳判,天地位矣,则主宰之理立焉。天地位,四时行而万物生,则知人之生生化化,唯此阴阳而已。所以卦有乾坤,人有男女,故曰:乾道成男,坤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jicheng/1033-7-1.html

阴阳偏盛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阴阳偏盛:即阴盛、阳盛,是属于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阳盛则热:阳盛是病理变化中阳邪亢盛而表现出来的热的病变。阳邪致病,如暑热之邪侵人人体可造成人体阳气偏盛,出现高热、汗出、口渴、面赤、脉数等表现,其性质属热,所以说“阳盛则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5013.html

阴阳大造丸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毓麟验方》阴阳大造丸用初已连蚕蛾一对,将地下肥葱一枝不可拔起,去尖,将蛾不可拆开,塞入葱管内,以线扎固葱尖,俟葱略有黄色取起,挂透风被荫处,不可见日,等葱干透酥脆取下,碾为细面,加当门子等分装好,不令出气。用时将少许津涂龟弦上,片刻即起...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yinyangdazaowan.html

阴阳气血失衡的原因_阴阳气血失衡是什么引起的_查症状_【疾病大全】

...为“元气亏损,肾不调”,肝腑功能失调,脾、肝、心、肾虚损,气血失和,阴阳失衡;寒湿外袭,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外合击,则气滞血淤,脉道阻塞 气滞血瘀,阳气不能下达。...

http://jb39.com/zhengzhuang-bingyin/YinYangQiXieShiHeng339147.htm

阴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因此,阴阳八纲中总纲,一切...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19.html

中医阴阳的数学物理模型_【中医宝典】

...好几个病,津津乐道地在“哲学思辩”中兜圈子,置现代科学技术于不顾,我行我素,不思改革开放,不吸收和接纳现代科学,只能重韬覆辙。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与现代科学磁共振理论以及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中的“宇-地磁共振场”及“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19.html

阴阳篇_《景岳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以证而言,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多言者为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yuequanshu/124-7-2.html

阴阳明论·素问·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

http://wenxue360.com/guji/992.html

阴阳明论·素问·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

http://www.wenxue360.com/guji/992.html

共找到50,7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