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后引_《幼幼新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巢氏病源》小儿疟后内热渴引∶疟病者,是夏伤于暑,热客皮肤,至秋复为风邪所折,阴阳交争,故发寒热成疟。凡疟发欲解则汗,汗则津液减耗,又热成于脏,脏虚燥,其疟瘥之后,腑脏未和,津液未复,故内犹热,渴而引也。若引不止,小便涩者,则变成...

http://qihuangzhishu.com/343/224.htm

的解释_俟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等候。 秦併六國平話.卷上:「話說張車在齊國俟候三日,齊王不肯與兵解圍。」 西遊記.第五回:「臣依他言語,即返至通明殿外,不見萬歲龍車鳳輦,又急來此俟。」...

http://hanwen360.com/c/14620.html

前年伐月,城上没全师。全诗赏析【古诗名句大全】

...出自:唐代张籍的《没蕃故人》类型:抒情 人生原文如下: 前年伐月,城上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http://wenxue360.com/mingju/666.html

_《人体解剖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在咽侧壁上与迷走神经的咽以及交感神经共同组成咽丛。舌咽神经的咽支司咽粘膜一般内脏感觉。舌咽神经损伤后,咽和舌后1/3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舌后1/3味觉丧失。图10-20 舌咽神经...

http://qihuangzhishu.com/970/614.htm

真人活命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治一切痈疽切起,未消者服之即消,已成者服之即溃,若已溃后不必服此。金银花(三钱) 陈皮(去白) 当归(酒洗,钱半) 防风(七分) 白芷 甘草节 贝母天花粉 乳香(一钱) 没药(二味,另研药熟,下) 皂角刺(五分) 穿山甲(三大片锉,蛤粉...

http://qihuangzhishu.com/342/1355.htm

诊断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证诊断又称为辨证,是确定病人所患疾病现阶段的证名称。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因此证诊断在疾病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诊断确切,辨证清楚的前提下,才可论治无误,因此证诊断就是辩证的过程和结果。(-)辨证的方法辨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

http://qihuangzhishu.com/92/83.htm

斩监的解释_斩监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明清時代將重刑犯暫時收監,待秋審、朝審後,再重新考核裁定者,稱為「斬監」。...

http://hanwen360.com/c/97903.html

痈溃后_《诸病源候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此由寒气客于肌肉,折于血气,结聚乃成痈。凡痈破溃之后,有逆有顺。其眼白睛青黑,而眼小者,一逆也;内药而呕者,二逆也;腹痛、渴甚者,三逆也;膊项中不便者,四逆也;音嘶色脱者,五逆也。除此者并为顺也。此五种皆死。凡发痈疽,则热流入内,五脏...

http://qihuangzhishu.com/623/1086.htm

疽溃后_《诸病源候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此由寒气客于经络,折于气血,血涩不通,乃成疽发。疽溃之后,有逆有顺。其眼白睛青黑而眼小者,一逆也;内药而呕者,二逆也;腹痛渴甚者,三逆也;膊项中不便者,四逆也;音嘶色脱者,五逆也。除此者并为顺矣。此五种皆死。凡发痈疽,则热流入内,五脏...

http://qihuangzhishu.com/623/1099.htm

的自然哲学特征_【中医宝典】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把病人在一定时域内呈现的一组症状体征的病象概括为证。“证”一词,最早见于晋代王叔和《伤寒论》中“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头项强痛而恶寒”大抵是现象,“脉浮”是意象,“太阳之为病”则是法象。故从中国传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94.html

共找到109,24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