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辨证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温热辨证方法之一。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温热辨证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结合温热的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心肺病变属上焦;脾胃病变属中焦;肝肾病变属下焦。三焦所属各经的主要症状如下:上焦:太阴肺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59.html

太阴证_《伤寒总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其经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宜大承气汤下之。(方在可下证中。)太阴之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以四逆辈。)伤寒三...

http://qihuangzhishu.com/746/7.htm

辨经络部位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多气少血之经。临床根据疮疡所发部位和经络的不同,可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治法或一些引经药物。凡外疡发于多血...

http://qihuangzhishu.com/80/15.htm

太阴桂枝汤证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阴,有时可由汗解者,然必须机有外越之势,原非强发其汗也。《伤寒论》原文∶太阴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脉浮者,乃太阴机外越,原可因其势而导之,故可服桂枝汤以发其汗也。若其脉之浮而有力者,宜将桂枝减半(用钱半),加连翘三钱,...

http://qihuangzhishu.com/513/328.htm

臂巨阴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早期经脉名。即太阴肺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臂巨阴之脉:起于手掌中,出臂内阴两骨之间,上骨下廉,筋之上,出臂内阴,入心中。是动则:心彭彭如痛,缺盆痛,甚则交两手而战,此为臂厥。是臂巨阴之脉主治。其所产:胸痛,脘痛,心痛,四末痛,瘕...

http://qihuangzhishu.com/166/681.htm

五脏虚实刺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胸腹大。心主血脉,血虚则不能荣养筋脉,故腰胁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少阴太阳,心与小肠脉也,当随其虚实而取之。心主舌,故取舌下血以泻其实。)其变,刺 中血者,(变,谓属少阴而证有异于前说者。 中,阴 穴也,为少阴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9-8.html

《神应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陈会撰、刘瑾补辑 朝代:明·洪熙元年 年份:公元1425年 序 序 八穴灸法 头部二穴 手部二穴 背腹部二穴 足部二穴 梓桑君针道传宗图(缺) 百穴法歌 折量法 补泻手法 穴法图 寅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 辰足阳明胃经 巳足太阴...

http://qihuangzhishu.com/279/index.htm

《神应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陈会撰、刘瑾补辑 朝代:明·洪熙元年 年份:公元1425年 序 序 八穴灸法 头部二穴 手部二穴 背腹部二穴 足部二穴 梓桑君针道传宗图(缺) 百穴法歌 折量法 补泻手法 穴法图 寅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 辰足阳明胃经 巳足太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yingjing5666/index.html

诊脉的部位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阴肺经之动脉,为气血会聚之处,而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皆起于肺而止于肺,故脏腑气血之病变可反映于寸口。另外,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经同属太阴,与脾胃之气相通,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脏腑气血之盛衰都可反映于寸口,所以独取...

http://qihuangzhishu.com/92/25.htm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三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三阳经(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46.html

共找到188,3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