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病诸候(凡五论)_《诸病源候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腹中寒。口纳气,鼻出气,温气咽之数十,病愈。大便不通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结,壅塞不通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云∶龟行气,伏衣被中,覆口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ubingyuanhoulun/623-18-4.html

寒结腹痛)_《余无言医案》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剂而滞尽身和,终以调理之剂。又剂而痊。患者段大柱,系一劳动工友,住京江路平房中。在1948年9月间,段之邻人顾云龙,于深夜冒雨乘车,来余诊所扣门,其声甚急。启门询之,则告我以段性急,来请出诊者,于是相偕登车而去。将至其门,即闻病者呼痛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038/36.htm

太阳少阴咳喘并便失禁(慢性气管炎、肠炎、尿道萎缩)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通下不足以破其结。惟大便不通,当分阳结阴结。查前人固有少阴急下三证之说,但有严格之界限。此与少阴三急下又不相同,应为少阴寒证阴结为主的便失常,乃少阴之变,而非少阴之常,当用温通之法。为此投以阴阳共济,寒热同炉之大黄附子汤主之。处方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fanzhonglinliujingbianzhengyian/1036-38-0.html

大便下血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大便下血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袁××,年三十岁,得大便下血证。 【病因】 先因劳心过度,心中时觉发热,继又因朋友宴会,饮酒过度遂得斯。 【候】 自孟夏下血,历六月不止,每日六七次,腹中觉疼即须入厕,心中时或发热,懒于饮食。其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66.html

大便秘结_《古今医案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虞恒德治一妇.年五十余.身材瘦小.得大便燥结不通.饮食少进.小腹作痛.虞诊之六脉皆沉伏而结涩.作血虚治.用四物汤加桃仁、麻仁煨大黄等药.数服不通.反加满闷与东垣枳实导滞丸及备急丸等药.下咽片时即吐出.盖胃气虚而不能久留性速之药耳.遂以备急...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anan/618-11-14.html

大便下血证四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袁××,年三十岁,得大便下血证。 【病因】 先因劳心过度,心中时觉发热,继又因朋友宴会,饮酒过度遂得斯。 【候】 自孟夏下血,历六月不止,每日六七次,腹中觉疼即须入厕,心中时或发热,懒于饮食。其脉浮而不实有似...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05.html

中医治之泻下?_【中医宝典】

...表里俱急、内外壅实者,就应表里双解,汗下并用。又如上热下寒,或上寒下热证,单以温或清法皆不适宜,又当温清合用。因此,临床时会出现消补并用、攻补兼施、汗补并用、和下兼施等多种治法,当随症施药。具体治法是对具体病证施行的具体治疗方法。 下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40.html

《证治准绳·女科》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 吐血 积聚瘕 心腹胀满 嘈杂 小便淋沥 脬转不得小便 小便数 遗尿失禁 小便出血 大便下血 大便不通 大便或秘或利 泄泻 协热下利 滞下 痢后呕哕 痔 脱肛 前阴诸疾 与鬼交通 卷之四·胎前门 求子 候胎 胎产大法 逐月养胎 恶阻 胎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zhizhunshengnvke/index.html

大便不通候_《诸病源候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大便不通者,腑脏有热,乘于大肠故也。脾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华,化为血气,其糟粕行于大肠。若三焦五脏不调和,热气归于大肠,热实,故大便燥涩不通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23/1807.htm

秘用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_《伤寒六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妇人热入血室,加当归、红花。男子热入血室,加生地黄。老妇人伤寒,无表证,其热胜者,本方加大黄;甚者,加芒硝。水二钟,姜一片,枣枚,槌,入生艾汁三匙,煎之温服。桂枝大黄汤(即桂枝汤内加大黄,本方自有加减法。) 治足太阴脾经受,腹满而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liushu/700-10-5.html

共找到302,27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