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汇辨》:“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脉义简摩》:“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数大烦躁,狂斑胀满;数虚虚损,数实实邪;数滑热痰,数涩为损,热灼血干。” 《脉学阐微》:“数面有力为实热,数而沉实主里热;数而滑实为痰火,数而洪大主疮疡。细数之脉,...
...王叔和《脉诀》云:‘寸口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此痈生肠内所以致。然所服者,乃云母膏为丸耳。切脉至此,可以言医矣。李后以医科乃第,至博士。”余谓大肠诊于右关,小肠诊于左关,较之诊于两寸或两尺,不仅更符临床之实际,且深契于脏腑之排列。倘以...
...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天,谓司天;岁,谓岁支;曰应、曰承,谓岁运也。司天行天之气,岁支行地之气,岁营运气交之化,三者其气不必皆同,而亦有时而同者。如戊寅、戊申岁,戊为火运,寅、申又为相火,是以岁运而同司天之气,谓之天符。符者,...
...作者:? 朝代:? 年份:? 序 卷一 脉诀辨惑论 脉赋 诊脉入式歌 卷二 心脏歌 心脉见于三部歌 心脉歌 肝脏歌 肝脉见于三部歌 肝脉歌 肾脏歌 肾脉见于三部歌 肾脉歌 肺脏歌 肺脉见于三部歌 肺脉歌 脾脏歌 脾脉见于三部歌 脾脉歌 卷...
...天下之医籍多矣。或者各持一说,而读者不能融会,漫无可否,则不见书之益,而徒见书之害矣,又何贵乎博学哉!即如脉之无根,便有两说。一以尺中为根。脉之有尺,犹树之有根。叔和曰∶“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盖因其有根也。若肾脉独败...
...范围,前人论述可概括为三条:一为《脉经》之说“双弦则胁下拘急而痛。”滑伯仁,吴山甫皆土于此说。二曰“双弦寒痼”。张璐玉《诊宗三昧》,徐洄溪《脉诀启悟注释》,李延罡《脉诀汇辨》等见解相同。三为双弦主虚。如徐忠可于《金匮要略论注》中曰:“此乃...
...病见阴脉者死,邪自表达里,正气亏陷,如谵语脉沉是也。《活人书》谓杂病与伤寒脉不同,其实同也,况伤寒中亦有杂病,杂病中亦有伤寒。伤寒杂病脉之阴阳一而已矣。自《百证歌》举其概,丹溪发其微,然后知脉当从仲景与叔和《脉经》,不当泥高阳生之《脉诀》也...
...为实脉一类的。亦有人用坚来代替强,如《诊家正眼》、《诊宗三昧》、《脉诀汇辨》、《脉诀启悟注释》、《医学实在易》等,坚这个脉见于古脉学,《内经》中屡屡提到,王叔和《脉经》的二十四脉指标就将坚用其他有力的脉取代了,古人或说“石坚”,形容脉在指下...
...内经》以前的脉学著作。《素问·示从容论》:“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③黄公兴、秦承祖、康普思(以上见《隋书·经籍志》)、王子颙、甄权(以上见《新唐书·艺文志》)、李勣(见《崇文总目》)等均撰《脉经》,均佚。《濒湖脉学》、《脉诀汇辨》...
...内经》以前的脉学著作。《素问·示从容论》:“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③黄公兴、秦承祖、康普思(以上见《隋书·经籍志》)、王子颙、甄权(以上见《新唐书·艺文志》)、李勣(见《崇文总目》)等均撰《脉经》,均佚。《濒湖脉学》、《脉诀汇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