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论(三十九)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暴知要〕二卷 存〔潘氏(云杰)类集试验良方〕二卷 存〔梁氏(学孟)痰火颛门〕(陆世科刻本改名国医宗旨)藏目录四卷 存梁孟曰。之可法者。自轩岐而下。张仲景李东垣刘河间朱丹溪之外。代不乏人。遍购全书而读之。知内经即吾儒之论孟也。张李刘朱...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23.htm

汉唐时期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世,并且互相渗透、融合。其中,有关养生方面的内容,便被当时的医家、方士所继承,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中医养生的内容。一、养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汉唐时期的养生学思想发展,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对养生理论的阐述往往是融、儒、道、佛诸家养生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3.html

柴胡加芒硝汤一条_《伤寒贯珠集》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以治其里也.此少阳经邪兼阳明内实之.少阳病在经.故胸胁满而呕.所谓柴胡...

http://qihuangzhishu.com/711/75.htm

明代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现有弘治刻本、嘉靖二十八年(1549)刻本、万历刻本、日本正保二年、承应三年刻本,1985年江苏科技出版社点校本等10多种。 王氏宗丹溪,把朱、李(东垣)的学术经验融合起来,参以本人心得体会和临经验而成是书。全书共6卷。卷1~3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7.html

关于《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_《丹医秘授古脉法》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油印散发。表1周潜川著述目录序号 书名1丹医语录?阴阳大论品第一2“玄门四大丹”秘授3丹医语录?治大法品第二4丹医语录?针灸大法品第三5丹语录?骨伤科大法品第四6丹语录?外科大法品第五7《黄庭经》受业笔记第六8天罡指穴法受业笔记第七9...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2.htm

清代临医学的成就_【中医宝典】

...,推祟其说并续有发挥。如清初医家高鼓峰遥承薛己、张介宾的学说,注重五脏诸的辨证的治疗,其中尤其着重于养肾,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吕留良在医学方面,其学术思想也属于温补学派,对薛己、赵献可之,特别是对赵氏的命门学说有所发挥。他主张对命门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27.html

_《法圆通》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按汗一条,有阳虚者,有阴虚者,有太阳风伤卫者,有阳明热盛者。因阳虚者,由人素秉阳虚,或用心过度而损心阳,心阳衰,不能统摄心中之液而汗出。或脾胃阳衰,不能收摄脾胃中之血液而汗出。或肝肾阳衰,不能收束肝肾中血液而汗出。上中下三部阳衰,皆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fayuantong/112-4-7.html

疾病概述_民族中医彝_【中医宝典】

...一.风,既是病因,又是病名。彝认为,在正常情况下,风为生产、生活之动力。而自然界中的风、雨、露水都是清、浊二气充溢旺盛所形成的。水热蒸发为气,到处弥漫,流动而形成了风。春风吹了,万物发生,叫做生风;夏风吹了,万物兴盛,叫做盛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088.html

中医院校应设《临床医案》课程_【中医宝典】

...要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研习,重理解、多背诵,打好基础,注重感悟,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中医诊疗技能,“熟读王叔和,不如临多。”注重临床实践与疗效永远是中医的立身之本。 笔者认为,中医院校在中医临床课的基础上,应增加一门《临床医案》,集古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738.html

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不轻信第三者等,皆与现代医学的问诊原则一致。 蒋示吉,其于问诊的方法,尤见细密详尽、浅近适用,于临床家尤感便利,使辨证分析,有可靠根据踪迹可寻。 切诊方面,也有所充实。如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的《灯续馅》(1652),汇各家脉参注,...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6.html

共找到126,2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