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职业医生的出现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萌芽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经方”,属内科的著作有《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等共七种207卷;外伤科有《金疮瘛疭方》30卷;妇儿科有《妇人婴儿方》19卷。这些专著文献的出现表明临证医学内科、外科和妇(产)儿科之分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4.htm

医学切要全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名。六卷。清·王锡鑫等撰。刊于1847年。多为医学门径。共六种:包括王氏所撰《医学切要》、《眼科切要》、《痘科切要》、《外科切要》、《奇方纂要》及清·黄为良撰《医学统一》。现存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06.htm

医学切要全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名。六卷。清·王锡鑫等撰。刊于1847年。多为医学门径。共六种:包括王氏所撰《医学切要》、《眼科切要》、《痘科切要》、《外科切要》、《奇方纂要》及清·黄为良撰《医学统一》。现存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45.htm

傣族医学的发展(1)_民族中医傣医_【中医宝典】

...)讲清楚……”。据推测阿仑达听大约于佛历380年(公元前924年)写完这套有关傣医药的第一部专著。 在傣族医药形成和发展史上,傣族医学文献中记录的内容十分广泛,各种经典描述有同有异,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傣族人民经过千百万年的艰苦实践一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30.html

汪机医学的文化背景与学术价值_【中医宝典】

...将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比作卫气和营气,据李东垣《黄芪)苦寒之剂加猪胆汁治之,以达到祛除工焦温热进而扶正培元的目的,这是对补法的灵活运用。 汪机培元固本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医学的治疗特征。中西医的区别,从本体论上说,中医是元气论,西医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23.html

医院急诊室_《急诊医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复苏培训班”等。2.研究工作由于急诊医学是跨科专业,所以它的科研工作必然与其他临床科室可能重叠。但是随着医学的进展,与急诊医学有关的科研工作也越来越专业化。例如复苏的研究,休克的研究,复合伤的研究,循环衰竭或(和)呼吸衰竭的研究等等都进展...

http://qihuangzhishu.com/1004/6.htm

第七章 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认识和使用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风情民俗等原因,使壮民们对毒药和解毒药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使用之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一些医学、历史、地方志等文献中,如《诸病源候论》、《南方草术状》、《新修本草》、《本草拾遗》、《本草图经》、《本草纲目》、...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2.html

历史上的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宝典】

...中国和欧洲在明代的医药交流等等,也很具有历史意义,而其中尤以中医脉、舌诊,以及针灸等传入欧洲各国为最具影响。再如明清期,随着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的来华,又把欧洲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医学人体生理解剖和某些诊疗技术,以及药物等等,陆续传入我国,也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00.html

后世脉的成就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后世脉法是中医脉诊的重要的实际的方法,它处于巾医学发展壮大的主要历史时期,对于中医学做出了重的贡献。它至今还活在中医的手上,这一点亦是非常可贵的,对于今后脉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方法。经验上与实际技术操作上,最多最真实的内容。 1、引古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0.html

回族医学_民族中医回医_【中医宝典】

...回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金元之际,回族医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涌现出与回族药物有关的、集阿拉伯医药与中国传统医学为一体、具有中国回族特色的医药大型综合性医著《回回药方》等专著。从《回回药方》中所载方剂...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60.html

共找到63,2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