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西方外科学技术基础在我国推广应用当麻醉防腐灭菌等关键性技术在西方取得突破性成就之日,也正是西方医学传人中国之时,这些技术作为外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引进我国。美国传教士医生伯驾最早将麻醉术引入我国,直至本世纪中期,尚无专职医师负责领导...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21.htm

明代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王朝,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推动着对外交流、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医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君主专制加强:朱元璋建立全国统一政权后,鉴于元朝灭亡教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0.html

中医分科演变琐谈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是不分科医学分科出现,有赖于医学知识增加和积累。当人们对各种疾病诊治掌握了一定规律时,于是逐步地将它们分门别类。人类对疾病知识掌握得越多,分科也就能越细。 中医学分科,最早见载于主要反映周代制度《周礼》。从中可以看到当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80.html

温病学说发展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从而使温病学成为独立于伤寒一门学科,它既补充伤寒学说不足,又伤寒学说互为羽翼,使中国医学对外感热病理论、诊断预防等,向着更加完善方向继续发展。清代温病学说主要成就,可归纳为:(一)确立了温病辨证论治体系1、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台湾中医药学之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未见。台湾中医药学之发展普及:明清时期台湾中医学虽有显著进步发展,而且普及较快,但因医家忙于诊务而很少著作留传,对其实际状况也难以得到确切依据。黄叔璥(17世纪),清大兴人,康熙进士,曾奉命以御使巡视台湾,撰《台湾使槎录》八卷,详述了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03.htm

第三医学_【中医宝典】

...,以电脑登信息革命为龙头这场社会进步浪潮,使世界发生了翻天复地变化。随着社会进化和文明层次提高,人类认识自身能力、认识自然能力和认识宇宙能力空前提高了。由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对健康长寿需求也达到了空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875.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独特医学理论体系。(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条件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孤立地存在发展。科学体系是社会一个子系统,它要社会...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1.html

中医发展七大流派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流派,成为祖国医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链条脉络,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医发展、演变、日臻完善轨迹。至于历史上众多医家,其中包括那些名垂青史历代名医,技艺高超,著述颇丰,但未有明显学派倾向,亦不失为医界星空一颗颗璀璨明星。 中医流派是历史...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79.html

药物学丰富发展_【中医宝典】

...一、本草学 自《中药炮制技术和学术方面发展到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有可能进行一次“观其,乃有言唐以后药名者,或是后人增损之欤?”这是完全可能,也是可以理解,近人范行准在《中国医学史略》一中,认为本书中多次提及“乳钵”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79.html

朝鲜族医学发展(2)_【中医宝典】

...86个、新定方87个。本着从人体格和气质把人体质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人,较完整地提示了相应诊疗方法,是一部医学史上划时代举世无双新学说,对我国朝鲜民族医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893.html

共找到948,62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