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随访2年未曾复发。孩子家长登门致谢:“裘老,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裘老认为:“为医之道,精益求精”。一个高明的中医最重要的是要掌握识病和遣药。识病要精审,遣药须精灵,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与医学造诣皆在一个“精”...
...近现代医家。名之济,号谦斋。上海浦东人。上海名医秦乃歌之孙。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28年与章次公、许丰龙等创办中国医学院,并任教于该院。致力中医教育事业,创立中医指导社,主编《中医指导丛书》、《中医指导录》杂志,函授中医学。...
...学术经验被后学所采拮,并被中医高等院校编入《中医妇科学》教材。 2009年“黄氏妇科”与新安“西园喉科”、“曹氏外科”等医学世家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有着840余年历史的新安“黄氏妇科”其第二十五代传人黄孝周与弟...
...理解的基础上,触类旁通,不断提高我们的临床水平。3、怎样写好医案?对于这个问题,我提出下面几点不成熟意见,以供参考。⑴初诊的医案尽可能写得详细些,发病的时间,简要的病史要记一下。例如黄老的医案:“胸闷、心悸及早搏已二年,近一年来早搏频繁”。...
... 名医:何承志的更多内容... 学术观点 一、治病首要治人,因时因地制宜 二、“温病”是“伤寒”之延续----推崇“轻可去实” 三、重视脾肾功能,贵在守法求本 四、带病可以延年,摄生调治并重 五、强调药物质量,力求剂型改革 证治经验 一、...
...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追求突破,这在山东和国内都是一个普遍现象。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正如中医本身的规律一样,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中医药行业所愿意看到的,而是需要从中医教育、中医院建设、中医制药、中医药和现在的医保制度如何更好地结合...
...名医为我所学,继承邓铁涛、梁乃津等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集全国特色疗法为我所用,遍访全国有特色医院和名家,研究和推广各类中医“绝招”;建立各专科古代经典、现代文献数据库系统,挖掘前人成果…… 一系列工作有序推进:1992年,列入...
...重病,西医没有好办法,张琪意识到这是中医的机会和责任。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张琪抓住肾病方向,带动一批人持续地研究几十年,这在中医界并不多见。到底是什么机缘,让他下决心选择攻克肾病顽疾呢?张琪说,和冠心病、糖尿病不同,肾病不是什么“富贵病”,...
...中医医院名誉院长。曾获卫生部“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多次被评为荆州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77年代表湖北省出席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10年规划座谈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留沪三载之后返归故里。又组织绍兴医学会,担任会长。1908年,与绍兴医界同仁一起创办《绍兴医药学报》。1915年之后担任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评议长。其时,北洋政府排斥中医于正规教育系列之外,全国中医界奋起抗争,并组织“医药救亡请愿”,何氏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