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后人),石决明20克(先煎),鲜石斛20克(先煎),琥珀末O.5克(分2次兑服)。2剂。 四诊:热退,五心未净,搐止,惟手指微颤,舌红, 口干,大热伤阴,余风未靖。按“终用甘酸敛阴”法治之。 处方:北沙参9克,肥玉竹9克,天冬9克,生...
...正压脉上为常法也。”虽然这两种说法,应根据诊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但使用指目,感觉最灵敏,是诊脉的常法。 3、下指诊脉时,诊者一般坐在患者的对而或侧而。医者用左手诊患者右手,右手诊患者左手,或者医不换手,单用左手或右手,诊患者两手之脉。只是...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和经方,因其法度谨严、方药精当、疗效肯定而被历代医家公认为中医学的精华和典范。辨方证就是辨六经之证,从而准确选用某方的指征和证据。活用经方的首要条件就是会辨方证,临床疗效的...
...尝思汗液之有无.由于腠理之开阖.而腠理之开阖.则因卫气之虚实.故经云.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俱有余.则无汗而寒.夫汗者.心之液.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者也.若因而诊之.有部位之分.有形色之辨.部位者何.在阳经之部...
...桔梗10g,大枣4枚,生姜10g,七服水煎服。 服七服药后再诊,面部疱疹即明显消退,嘱饮食调理。 解析:冯世纶教授强调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该患者口干、口苦为半表半里热,大便不调、苔白腻为半表半里虚寒,故属于半表半里寒热错杂之证,当属于六经的...
...特一端而已哉.夫背者.胸中之府.其中行乃督脉之所行.其第二行挟脊各一寸半.第三行挟脊各三寸者.太阳之所行也.其经脉自上而下.则部位有上下之分.其疾病或左或右.则部位有左右之辨.推而言之.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皮肤在外为...
...诊处方适当减少祛瘀之力,增加温运太阴之力。三诊、四诊以腰酸、双下肢沉困乏力为明显,易辨为太阴病之甘姜苓术汤方证。但仍有口干,又非太阴病可解释。结合口干、脉细,辨为厥阴、太阴合病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合甘姜苓术汤方证,尽管证据略显不足,...
...,辨方证属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蜘蛛散合赤小豆当归散加细辛方证。处方: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龙骨、牡蛎各15克,地龙10克,细辛10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7剂,水煎服。 2010年5月24日四诊:近3周睾丸未见偏坠,近几天参加...
...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都非常重视脉诊。尤其是祖国医学中,对脉诊更为重视,将其列为四种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并对脉诊做了大量的研究,不乏一些专着,其内容丰富而深奥,非一般平常之人能体会。在这里我们仅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弱、大小、波形,我们很容易...
...立不能坐者.阳病之征.坐而欲起者.阴气实.坐不欲起者.阳气虚.转侧不能者.痿痹之状.坐卧不定者.烦躁之形.是皆显而易见者也.然合五官而察之.合五体而辨之.其坐卧之间.形容之变.竟有难于言传者矣.是篇举其一隅.导夫先路.至若听声写形.尚有待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