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派历史发展概略_【中医宝典】

...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发张仲景《伤寒论》条文的不同校刊与注释,大都是由于不同的实践经验产生的不同认识,一般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相反,他们的论争在客观上却在为伤寒学说不断发展的推动力。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68.html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的最早文献,清顺治十三年(1656)在维也纳出版。他还著有《论》(Clavismedica),全书共六部分,译有王叔和《脉诀》中医舌诊望诊,收集了近300味中药,有木版图143幅,铜版图30幅。当时耶酥会与荷兰印度公司有隙,书被改名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8.html

河北医学史上的名家_【中医宝典】

...促进祖国医学不断地向前发展。河北医家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并不囿于一己之见的认真态度值得我们更好地继承发扬。 河北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战国时期,位列七雄的燕赵两国大部分属地在河北;从秦至唐,河北是统一王朝管辖下的北方郡县;从辽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627.html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篇目看,王氏尤重太阳病,是明于辨证的。世传《伤寒论》,不合辨证处甚多,太阳三篇尤为混乱。这种编次肯定非叔方位,乃后世误人之作。为此,方氏尽二十余年努力,置加考订,以还叔之故,通仲景之源。 方氏指“伤寒例”一篇为赘附,宜删,“平脉”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5.html

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_【中医宝典】

...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1) 祖国医学中的温病学说,远在《黄帝内经》里面已有提及,《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31.html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方法,并用这种理论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1.html

时方_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时方即临床治疗处方多用宋以后的时方,或按病症之实际情况自行处方用药,称为时方。 【时方】 凡汉·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制之方为时方。后世医生主张,可用古典医方之法而不必拘泥于它的药物组成,临床治疗处方多用宋以后的时方,或按病症之实际情况...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90.html

俞樾“废存药”论及其历史影响_【中医宝典】

...“讹正误”的结晶。[1]基于对中医的理解,为他的“废存药”思想的产生埋下理论的根苗。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两篇论著《废论》《医药说》中。 《废论》 1879年,俞樾开始撰《俞楼杂纂》,凡50卷。在第45卷中专列《废论》,[2]...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80.html

春秋战国时期职业医生的出现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萌芽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春秋后期,产生了我国思想史上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孔子,他们分别开创了道家儒家两大流派。战国时期,造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阴阳纵横兵等“九流十家”便是当时思想战线上的代表性学派。与此同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4.htm

学习的方法要求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采用授课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方法。要深入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的各种养生流派,各有特点,内容范围很广,因此对各个流派要有一个基本了解,特别要掌握其养生理论要点,从而较全面了解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特点,...

http://qihuangzhishu.com/152/5.htm

共找到1,067,4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