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唐·长孙讷言《〈切韵笺注〉序》:“此制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俱证道术。 【和子瞻归去来词〈并引〉】 昔予谪居海康,子瞻自海南以《和渊明归去来》之篇要予同作。时予方再迁龙川,未暇也。辛巳岁,予既还颍川,子瞻渡海浮江至淮南而病,遂没于晋陵。是岁十月,理家中旧书,复得此篇,乃泣而和之。盖渊明之放与子瞻之辩...
...崔颢《经华阴》诗有“岧嶤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因远望其形似花,故称华山,其西有少华山。 ③根绕句:谓姑射山在黄河北岸,山麓距河不远。清渭:清澄的渭水,此从《释文》载“泾,浊水也;渭,清水也”事实正好相反,泾清而渭浊,泾渭分明。隈:角落...
...极度忧愁伤心的样子。 明天放道人《〈四声猿〉序》:“《渔阳》意气,泉路难灰,世人假慈悲学大菩萨,而勤王断国之徒,多在涂脂调粉之辈,此文长所为额蹙心痛者乎。”...
...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同“风雨飘摇”。 唐·李华《二孝赞》:“风雨漂摇,支体鳞皴。” 释晨错温清之忧,而怀~之惧。 ◎清·钱谦益《〈孙楚惟诗稿〉序》...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吴子·图国》:“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 苟非其人,必将有~之病。 ◎清·阎尔梅《〈泊水斋诗〉序》...
...语言浅近,含意深远。指,本旨。 太平天国·汪吉人等《〈钦定军次实录〉序》:“文浅意深,语近指远。”...
...轩之心,未知报恩之所。 谢校勘启〈景祐元年〉 仰服恩荣,实增震栗。窃以校雠之职,是正为难,委方册于程文,折群疑于独见。脱绚组之三寸,简编多前后之乖;并《盘庚》之一篇,文章有合离之异。以仲尼之博学,犹存郭公以示疑;非元凯之勤经,孰知门王而为闰...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 要以学力为浅深,其大旨罔有不同,固无俟于~也。 ◎清·黄宗羲《〈明文案〉序下》...
...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 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