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辩明也。 (2)处上讼下,可以改变者也,故其咎不大。若能反从本理,变前之命,安贞不犯,不失其道,“为仁犹已”,故吉从之。 九五:讼,元吉(1)。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1)处得尊位,为讼之主,用其中正以断枉直,中则不过,...
...原文-出自《尔雅》 9、《释丘》原文-出自《尔雅》 10、《释亲》原文-出自《尔雅》 11、《释训》原文-出自《尔雅》 12、《释言》原文-出自《尔雅》 13、《释诂》原文-出自《尔雅》 14、《释畜》原文-出自《尔雅》 15、《释兽》原文-...
...理论指导意义。《尚贤》分上、中、下三篇,内容一致而文字繁简不同,可能是墨家后学中流传的三种不同记录本子。 (2)辟:通“避”。 (3)庶子:此指诸侯之同族与卿大夫之子。 (4)萌人:民人。 (5)殿:定。 (6)罝(jǖ居):捕兽的网。 (7)施...
...云“皆聚此书”也。 《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左史,史官左右。倚,于绮反,刘琴绮反。相,息亮反。倚相,楚灵王时史官也。 [疏]“春秋”至“遗书”也。正义曰:以上因有外文言坟、典、丘、...
...和之。”鹤鸣而子和者,天也;未有能使之者也。“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有爵者,求我之辞也;彼求我、而我不求之之谓也。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六三履非其位,虽应在上九,而上九非下我者也。上不求三...
...《管子》 28、《治国》原文-出自《管子》 29、《霸形》原文-出自《管子》 30、《中匡》原文-出自《管子》 31、《桓公问》原文-出自《管子》 32、《九守》原文-出自《管子》 33、《入国》原文-出自《管子》 34、《禁藏》原文-出自...
...。不可涉大川(1)。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1)以阴居阳,“拂颐”之义也。行则失类,故宜“居贞”也。无应於下而比於上,故可守贞从上,得颐之吉,虽得居贞之吉,处颐违谦,难未可涉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1)。 《象》...
...谓之洛邑。《竹书纪年》,晋定公二十年,洛绝于周。魏襄王九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南有甘洛城,《郡国志》所谓甘城也。《地记》曰:洛水东北过五零陪尾,北与涧、瀍合,是二水,东入千金渠,故渎存焉。又东过洛阳县南,伊水从西来往之。 洛阳,周公所营洛邑...
...七六引春秋运斗枢:“宓牺、女娲、神农,是谓三皇也。皇者,合元履中,开阴布纲,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盖指天画地为皇王之事,非其人而为之,斯为僭越耳。〔九〕“视”,唐本作“观”,云:“一本作‘视’。” 〔一0〕唐晏曰:“按世谓谶纬之说,起自哀、平...
...错为“尔”。自孙诒让《墨子闲诂》改。 124、经下:鉴位,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1,说在中之外内。 、经説下:鉴: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起于中缘正而长其直也。中之外,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