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不断创新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幻灯片作为广东省中医院腹针学员学习;点穴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报告被作为中国针灸学会七大古都针灸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 有关专家评述称,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针灸医学具有开拓性意义。 越来越主流中国针灸 据陈泓霖介绍,由于现代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703.html

中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别名。出脉经。①铜人腧穴针灸作中都穴别名。见该条。②中国针灸学作委中穴别名,见委中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6/808.htm

大赫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名。出针灸甲乙。别名阴维、阴关。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另说在脐下3.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脐下4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4寸,旁开1.5寸(针灸...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173.htm

中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名。出针灸甲乙。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另说在脐下0.5寸,旁0.5寸(针灸甲乙);脐下1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1寸,旁开1.5寸(针灸资生)。布有第十...

http://qihuangzhishu.com/196/761.htm

针灸源流_针灸易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秦越人祖述黄帝内经,设为问答之辞,以示学人。子午一卷,论针灸之要,撰成歌诀,后人根据托扁鹊者。千金方,唐·孙思邈所撰。至引导之要,无不周悉。十四发挥三卷,许昌滑寿伯仁,传针法于东平高洞阳,得其开阖流注交别之要。而施治功,...

http://qihuangzhishu.com/313/5.htm

王惟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针灸学家。一作王惟德,里贯欠详。尝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等职。于天圣四年(1026年)辑成铜人腧穴针灸三卷,书成,政府颁行各州,并刻铸于石碑,诏示天下。后又增补至五卷。与此同时,又由王氏奏请、主持铸造针灸...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02.htm

什么是针灸_【中医宝典】

...古代文献山海经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30.html

美称黄帝内经最早涉及企业信息化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最早企业信息化专著,水平至今无人超过。 美国人说:两千多年前根据黄帝内经发展出来中医科学,其中许多行之有年疗法确实有效,现在才开始受到西方科学证实。 文章提到:针灸经络学一直不被西医采纳主要原因就是气脉或穴道没有解剖学根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56.html

气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旁开0.5寸(针灸甲乙);脐下3寸,旁开1.5寸(针灸资生)。布有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肌支。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不孕,带下,腹泻,小便不利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779.htm

针灸学家--邱茂良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邱茂良,生于1913年,针灸学家。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 邱茂良,生于1913年,针灸学家。1928年求学于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并从师张山雷学习内、妇等科,遂得其传。1932年毕业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94.html

共找到1,176,9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