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的针灸铜人_【中医宝典】

...有所不同,与四部医典的穴位也有不同,它具有自己的特点。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692.html

古代针灸用的是几针_【中医宝典】

...少而疗效高。 2 讨论 众所周知,针灸源于中国,之所以被世界所瞩目,是因为他有独特的经络理论,独特的针法手法,独特的治病效果。 历代针灸家都强调针灸治病,术者要守神,患者须气至。标幽赋曰:“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古人也很重视针刺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40.html

道光帝的禁针诏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撰成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针灸要旨,内容丰富而详实,而且通篇歌图并茂,非常便于学习,自乾隆十四年后(1749年)被定为清太医院学生必读内容。太医院13科中,清代初年,沿明制,针灸为其中之一。嘉庆二年(1797年)太医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09.html

针灸大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十卷。一名针灸大全。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杨氏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明以前历代针灸文献编纂整理而成此书。卷一,摘录了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卷二-三为针灸...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32.htm

针灸大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十卷。一名针灸大全。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杨氏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明以前历代针灸文献编纂整理而成此书。卷一,摘录了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卷二-三为针灸...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09.htm

十五络脉穴辨(医统)_针灸大成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十五络脉者,十二经之别络而相通焉者也。其余三络,为任督二脉之络,脾之大络,总统阴阳诸络,灌溉于脏腑者也。难经谓三络为阳蹻、阴蹻二络,常考之无穴可指。且二蹻亦非十四经之正也。针灸节要以为任络曰尾翳,督络曰长强,诚得十四经发挥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043/601.htm

针灸铜人怎样炼成的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国家标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宋仁宗认为光有医书不够,还应该有实验道具,于是下令医官院“创铸铜人为式”。1027年,两尊针灸铜人铸成了。针灸铜人铸成时正值宋天圣五年,所以这两尊铜人又被称为宋天圣针灸铜人。天圣针灸铜人铸成后,被北宋朝廷...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91.html

针灸现代化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阶段,科学家发现人的基因是人的生命密码。人全部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其中,既然基因是如此,那么一只耳朵、一只手、一只脚不知包含多少细胞? 第三,追根朔源,早在2500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皇帝内径关于全息论就有诸多论述。书中描述了人面部的全息图谱,...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92.html

针灸易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李守先 朝代:清·嘉庆三年 年份:公元1798年 绘图针灸易学序 自序 卷上 针灸源流 一手法 手法歌 论修针 论取寸 论持针 论定神 四明高氏补泻 论退针 论合法 论晕针 二认症定穴 纪氏治法 行针指要歌 聚英先生百症赋认症定穴...

http://qihuangzhishu.com/313/index.htm

针灸按摩_【中医宝典】

...可见按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我国最早的按摩专书,当推黄帝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可借早已亡佚。但在现存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里,许多地方,谈到按摩。如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19.html

共找到469,4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