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_脉诀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张三锡曰∶“金镜录载三十六舌,伤寒之深浅吉凶,可称详备。然细讨究,不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已。”陶节庵曰∶“伤寒邪在表,则舌无胎。热邪在表,则胎渐生,自白而黄,黄而黑,甚则黑裂矣。黑胎多凶。若根黑或中黑或尖黑,或属里热,全黑则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huibian/690-13-4.html

苏舜钦作品特色

...陈旧的诗歌格局。他的诗中常可以看到散文化的句子,生僻艰涩的语汇,怪异奇丽的意象。 不过,由于两人的所长不同,诗风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这正如欧阳修六一诗话所评:“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思精微...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499.html

卷下 妇人杂病脉证并第二十二_金匮要略

...,濈然汗出者愈。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占占,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254.html

火疗体系形成于东汉时代_火疗文化_【中医宝典】

...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对灸法的应用和禁忌证较之黄帝内经有所发挥。 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经方药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尽管针灸条文不多,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复出2条,全书实为7...

http://zhongyibaodian.com/huoliao/a13269.html

高社光论甲流思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高社光对甲型H1N1流感的思路总结如下: 中医对甲流的认识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感受时令邪气而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时令季节、症状体征属中医之“寒疫”、“伏暑”、“冬温”范畴。高社光认为其致病特点有四:一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218.html

“但见一证”,独特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小柴胡汤之主证,医书每将伤寒论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称为小柴胡汤之“四大主证”。将“口苦、咽干、目眩”二三症称为“提纲证”。然伤寒论原文又有“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文,对于“但见一证便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44/114.htm

活用经方治咳嗽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此类咳嗽必须重视扶阳治本,“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病案一方中附子与半夏合用并不会产生相反作用,因附子不是乌头,只是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可据证与半夏在复方中合用,金匮要略中的“附子粳米汤”即是附子与半夏同用的范例。实践证明,对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851.html

徐序_金匮要略心典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之说.大抵汤剂之法.至商而盛.非自伊芳尹始也.若扁仓诸公.皆长于禁方.而其书又不克传.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远接轩皇.近兼众氏.当时着书垂教.必非一种.其存者有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两书.当宋以前.本合为一.自林亿等校刊.遂分为两焉.夫伤寒...

http://qihuangzhishu.com/724/2.htm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下第七:“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伤寒论·少阴病脉证并第十一:“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躇,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伤寒论·厥阴脉证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5.html

医家小传_余无言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张锡纯)。生平医主张”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对于中西医学,力求贯通融会,故亦有将之列为”汇通派”医家者。建国后,先生拥护党和政府的中医政策。1952年又编写出版了金匮要略语译,完成了他系统整理、研究仲景著作的夙愿,并被认为是上海市...

http://zhongyibaodian.com/yuwuyanyian/1038-3-0.html

共找到487,2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