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能够称誉于当时,或者得到多少年的虚名罢,--譬如一个烈士的追悼会开过之后,烈士的事情早已不提了,大家倒传诵着谁的挽联做得好:这实在是一件很稳当的买卖。 但在这革命地方的文学家,恐怕总喜欢说文学和革命是大有关系的,例如可以用这来宣传,鼓吹,...
... 〔2〕 “滥竽充数”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所载的一个故事: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3〕 这里说的“文坛故事的小说”、“外史”,指当时一些...
...停刊。《新民丛报》,半月刊,一九○二年二月在日本横滨创刊,一九○七年冬停刊。 〔6〕 《新青年》派和某某派之争 指《新青年》派和当时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封建复古派进行的论争。《新青年》,“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综合性月刊。...
...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实,只写湖光山色、细闻琐事或追求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但他在提倡兴复古学的同时,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与前、后七子单纯追求形式、模拟古人有所区别。 张溥散文,在...
...21、《复仇》原文-出自《野草》 22、《风筝》原文-出自《野草》 23、《淡淡的血痕中》原文-出自《野草》 24、《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原文-出自《野草》 25、《野草》英文译本序 ...
... 《颂》诗〔7〕早已拍马,《春秋》〔8〕已经隐瞒,战国时谈士蜂起,不是以危言耸听,就是以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谎,层出不穷。现在的文人虽然改著了洋服,而骨髓里却还埋着老祖宗,所以必须取消或折扣,这才显出几分真实。 “文学家”倘不用事实...
...维持”的材料,文章完了,却正留下一个不小的问题:倘若难于“保障最后的胜利”,你去不去呢? 这实在还不如在成仿吾的祝贺之下,也从今年产生的《文化批判》上的李初梨的文章〔12〕,索性主张无产阶级文学,但无须无产者自己来写;无论出身是什么阶级,无论...
...三种人”》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 7、《由中国女人的脚》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 8、《谣言世家》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 9、《谚语》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 10、《学生和玉佛》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 11、《小品文的危机》原文-出自《...
...《北欧文学的原理》译者附记二〔1〕 片上教授路过北京,在北京大学公开讲演时,我也在旁听,但那讲演的译文,那时曾否登载报章,却已经记不清楚了。今年他去世之后,有一本《露西亚文学研究》〔2〕出版,内有这一篇,便于三闲〔3〕时译出,编入《壁下...
...给文学社信 编辑先生: 《文学》第二号,伍实〔2〕先生写的《休士在中国》中,开首有这样的一段—— “……萧翁是名流,自配我们的名流招待,且唯其是名流招待名流,这才使鲁迅先生和梅兰芳博士有千载一时的机会得聚首于一堂。休士呢,不但不是我们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