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 《志林新书》三十卷虞喜撰。梁有《广林》二十四卷,又《后林》十卷,虞喜撰;《干子》十八卷,干宝撰;《闳论》二卷,晋江州从事蔡韶撰;《顾子》十卷,晋扬州主簿顾夷撰。亡。 《要览》十卷晋郡儒林祭酒吕竦撰。 《正览》六卷梁太子詹事周舍撰。...
...《御试制科策(并问)》苏轼 皇帝若曰:朕承祖宗之大统,先帝之休烈,深惟寡昧,未烛于理,志勤道远,治不加进。 夙兴夜寐,于兹三纪。 朕德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阙政尚多,和气或盩。 田野虽辟,民多无聊。 边境虽安,兵不得撤。 利入已浚,浮费...
...。 《任子》,东汉句章(今浙江慈溪)任奕著。鲁迅辑本封面题作《任奕子》,正文题作《任子》,一卷。据《意林》、《太平御览》、《北堂书钞》、《初学记》校录而成,共二十六则。未印行。 〔2〕朱育 参看本书《朱育〈会稽土地记〉序》。引语见《三国志·...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杂家类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 右秦吕不韦撰,後汉高诱注。按《史记不韦传》云:不韦相秦,招致辨士,厚遇之。使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有能增损一字...
...其后人采集者,具在百三家集中,不及。唐至明举最著而单行者。国朝人除诗文最著数家外,举其说理纪事、考证经史者。) 《蔡中郎集》六卷。(汉蔡邕。聊城杨氏仿宋本,附《独断》二卷。通行三本皆逊此本。严可均《校补蔡中郎集》十四卷、录一卷,未刊。) 《...
...苏轼晚年用笔沉着,早期书法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
...有些人提及他时便常称为“我的朋友胡适之”。 〔3〕 墨翟(前468—前376) 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曾为宋国大夫。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杨朱,战国时魏国人。胡怀琛曾在《东方杂志》第二十五卷第八号、第十六号(一九二八年四月、八月)先后发表《墨翟为...
...45〕 薛调(830—872) 唐代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人,婺州刺史薛膺之子,河东郡公薛苹之孙。 〔46〕 《翰苑群书》 十二卷,宋代洪遵编。共收唐代李肇《翰林志》、宋代李昉《禁林宴会集》和洪遵本人《翰苑遗事》等记述唐、宋两代翰林学士姓名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