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当今价值呢?对他的思想又如何评估呢?《天下篇》的作者说他所守的是“雌”(柔弱之意)、是“辱”(受垢之意);而所取的是“后”、是“曲”,是“人皆取实,己独取虚”。《荀子·天论》篇也说:“老子有见与诎,无见于信。”这“诎”就是屈曲的...
...老子任为篇“此两者或利或害”,与杀,活协。邓廷桢曰:杀、活、害为韵。害在祭部,杀、活则祭部之入声。诗蓼莪五章烈、发、害为韵,是其证也。 右景龙碑本五十八字,敦煌本五十七字,河上、王、傅、范本均六十四字。河上题“任为第七十三”,王本题“七十三章...
...拨乱反正的趣谈-出自《老子他说》 《老子》这本只有五千字的书,从文字表面上看来,似乎很容易读懂,如果也用“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眼光去读,那就够我们去探讨,去阐述了。 也有人说,提到我们的历史文化,所谓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正是《易经》、《...
...保全首领而已。 再从曾国藩给他弟弟曾国荃的一首诗中,也可很明显地看到他深切的了解老庄思想,灵活运用老庄之道。这首诗说: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诗中“屠羊说”的典故,就出在庄子的《让王篇》。屠羊说,...
...在这一章里,老子说得道的圣人(统治者)要行“不言之教”。他说,只要相信道,照着做,就自然会得到道。反之,就不可能得到道。在本章里老子举自然界的例子,说明狂风暴雨不能整天刮个不停、下个没完。天地掀起的暴风骤雨都不能够长久,更何况人滥施苛政、...
...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不仅丞相做不成了,连做一个布衣百姓与儿子外出狩猎的机会也没有了,这是多么典型的一个事例啊!然而,对普通人而言,如果他没有身败名裂之时,是不大可能领会“功成身退”的真谛的。 作为普通人...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老子在《道德经》25章中说:“吾不知其名,故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注释者都把“大”说成是“广大”、“阔大”,望文生义,当作形容词来用。“大、小”作为形容词本是用来描绘空间状态的,但老子在这里...
...;不见可欲,使 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
...,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老子》是道家最重要的经典。老子其人,据《史记》载,姓李名耳字耳冉,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是周朝的史官。但《史记》同时也记载了不同的传说,说:“世莫知其然否”,没有肯定的结论。 《老子》书...
...年《西牖书钞》引录过该书。 〔6〕 “虚君共和”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曾在上海《不忍》杂志第九、十两期合刊(一九一八年一月)发表《共和平议》、《与徐太傅(徐世昌)书》,说中国不宜实行“民主共和”,而应实行“虚君共和”(即君主立宪)。 〔7〕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