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史记酷吏列传、后汉书东夷传引并作“法令”。“物”字盖涉上文“奇物”二字而误。“法令滋彰”与“上食税之多”,及“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均可代表老子之政治主张,非仅反对珍好之物而已。又“彰”,傅、范作“”,范下有“而”字,赘。 故圣人云“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3.html

老子·道经·三十六评析

...从这一内容看,主要讲了事物两重性和矛盾转化辩证关系,同时以自然界辩证法比喻社会现象,引起某些人警觉注意。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都会走到某一个极限,此时,它必然会向相反方向变化,本章前八句是老子对于事态发展具体分析,贯穿了老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8.html

道德经(老子在线阅读

...,寻求人类文明源头,深究古代智慧底蕴。 老子是道家最重要经典。老子其人,据史记载,姓李名耳字耳冉,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是周朝史官。但史记同时也记载了不同传说,“世莫知其然否”,没有肯定结论。 老子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41.html

四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增入“常”字耳。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谦之案傅本“不”上有“又”字。诸王本五十七注曰“上章云‘其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也。’”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无“又”字,校云“傅奕本四十一经文作‘又不足以取天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4.html

四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没世境,纵恣耳目,滞着声色,既而漂浪长流,愆非自积”云云,案“浮”乃妄人以意改字,以求合于佛老子无此。 高亨曰按“孩”借为“阂”。“阂,外闭也。”汉书律历志“阂藏万物”,颜注引晋灼曰“外闭曰阂。”圣人皆孩之者,言圣人皆闭百姓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5.html

老子·道经·评析

...儿子,“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不仅丞相做不成了,连做一个布衣百姓与儿子外出狩猎机会也没有了,这是多么典型一个事例啊!然而,对普通人而言,如果没有身败名裂之时,是不大可能领会“功成身退”真谛。 作为普通人...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0.html

老子·德经·五十六评析

...道理较高运用。”(老子48面)...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8.html

六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谦之案成玄英庄子逍遥游篇疏、后汉书荀爽传引首二句并同,文子道原篇引首二句同,三句作“知不知也”,疑“味”字乃“知”字倒植而误。知无知,即七十一“知不知上”之旨。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姚鼐曰“大小多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9.html

第二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句。 谦之案“为者败之”二句,又见六十四。鹖冠子备知篇曰“故为者败之,治者乱之。”当亦本此。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严可均曰“夫物”,各本作“故物”。 谦之案遂州本、敦煌本同此石。又“或嘘”,河上、御注作“或呴”,王弼作“或...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5.html

第二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溪、儿,支部,离,歌部,歌、支通韵,。高本汉白、黑、式、式、忒、极韵,器、割韵。武内义雄白、黑、式、式、极韵。案白古音博,一“白”字非韵。高氏以雌、溪、离、儿为韵,而不以雄为韵,然此两节文意语法皆平行,不应“白”字独韵。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4.html

共找到1,105,1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