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东汉时期(2)医药帛书和简牍_【中医宝典】

...时间不同,最早的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而最晚的则是战国末年至秦汉之际的作品。就其内容而言,这些书较成书于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牛膝等补肾药组成的方剂治疗七伤所致的虚劳内伤病等。这批汉简中的医方全是复方,反映了当时药物配伍的普遍应用。其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73.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有40...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9.html

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公元372年)、百济(公元384年)和新罗(公元422年)。由于佛典“五明”中就有“医方明”,所以僧侣本身知医药会施疗(金斗钟:韩国医学史,第42,36,37,41,48页,韩国探求堂,1966年版)。 据朝鲜三国遗事卷三“顺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6.html

蓬勃发展的内蒙古蒙医药_【中医宝典】

...一些濒危地植物药用资源的保护、引种与人工替代研究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法制建设步伐加快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于2001年2月12日正式颁布施行,使蒙医药工作进一步走上了依法发展的轨道。目前,自治区蒙医药管理部门的医疗、教学、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76.html

傣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理论,多混于经书之中,如巴利藏经中的“三比达嗄”。经藏中的“苏典打”,律藏中的“惟乃”。论藏中的“阿毗倘玛”等都是有关傣医学理论的记载。其中尤以“阿毗倘玛”记载最多。而有关系统论述傣医学基本理论的第一部专著,则是嗄牙桑卡雅...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20.htm

敦煌医药魅力何在?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原书已佚,敦煌发现的脉经保存了一些诊法、药方、脉学理论,极具研究价值。 此外,敦煌文献还保存有古藏医药文书,同样极为珍贵。 另外,从敦煌壁画中,学者们还发现大量的「形象医学」资料。 敦煌医方是敦煌医药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敦煌藏经洞出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06.html

台湾巫医时代及原住民医药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形形色色之根本意义并无不同。哈鸿潜教授等已进行了比较系统之论述(哈鸿潜高田原住民之医药考察中华医史杂志1994,P5~8),铃木质台湾蕃人风俗志也明确指出:“自古以来,山胞生病或遇到灾祸的时候,都认为是神的旨意,所以一旦生病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02.htm

湿热便血_金匮翼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枳壳 川芎 槐角 黄芩(各一钱) 黄连 蒲黄(水二盅,煎八分服。云∶干柿烧灰,米饮服二钱。本草∶柿治肠癖,解热毒,消宿血。又百一选方云∶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用此方一服而愈。王焕之知舒州,下血不止。郡人陈宜父令其四时取柏叶,...

http://qihuangzhishu.com/669/45.htm

巫医及其职业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行动。巫师群体内进一步分化,便出现了比较专职的巫医。殷墟甲骨文中的“巫妹”,就是一位治小儿病的女巫医。周礼·大聚:“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反映了巫医在朝野普遍存在。巫教观念的严重存在与积淀,是巫医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因而祭祀鬼神、...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9.htm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_【中医宝典】

...繁荣;民间的教育、舞蹈、民歌等文化生活及生活方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一时期,壮族先民盛行巫术,笃信鬼神。同时,壮族医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针刺治病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山海经(战国作品,作者不详,我国最早有医药记载的书籍)也在一定程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91.html

共找到499,03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