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三乘中大乘录第三(一十七部三十八卷) 右上卷三录(总四百三十八部九百一十四卷) 小乘经录第四(四百三十六部六百一十卷) 第五篇目本阙(此阙本录不显部卷应散在诸录中故耳) 大小乘不判录第六(一百七十四部一百八十四卷) 疑经录第七(一十七...
...兴,失士则崩。”何以明之?昔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往而不得见,从者止 之。桓公曰:“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做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何以明之?齐宣王见颜触曰:“触...
...◎鲁仲连 新城东北锦秋湖上,有鲁仲连陂,传为鲁仲连所居。按《前书》,《鲁仲连子》十四篇在儒家。 ◎辕固 新城有地名牛固,相传辕固故里也,未知所据。《前书·艺文志》:《齐后氏故》二十卷,《齐孙氏故》二十(七)卷,《齐杂记》十八卷。辕固齐人,...
...芸叟指谪纷然,盖少作也,今其《画墁集》删之矣,学者其审之。) 原性(一作性原。今按:《原道》《原人》《原鬼》之例,作《原性》为是。又此五原篇目既同,当是一时之作。《与兵部李侍郎书》所谓旧文一卷,扶树教道有所明白者,疑即此诸篇也。然则皆是江陵...
...受。 (昙秀作六偈,述庞公事,东坡读而首肯之,为书此赞。) 《玉岩隐居阳行先真赞》苏轼 道不二,德不孤。 无人所有,有人所无。 世之所争者五,天啬其三,而畀其二。 是以日计之不足,岁计之有余也。 《葆光法师真赞》苏轼 嗟夫法师。 行年四十有...
...并制序见二秦录及僧佑录) 庄严菩提心经一卷(第四出与法护菩萨十地经等同本房云见别录) 十住经四卷(或五卷是华严十地品异译什与佛陀邪舍共出见二秦录及僧佑录) 妙法莲华经八卷(僧佑录云新法华经初为七卷二十七品后人益天授品成二十八弘始八年夏于大寺...
...御试制科策(并问) 皇帝若曰:朕承祖宗之大统,先帝之休烈,深惟寡昧,未烛于理,志勤道远,治不加进。夙兴夜寐,于兹三纪。朕德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阙政尚多,和气或�。田野虽辟,民多无聊。边境虽安,兵不得撤。利入已浚,浮费弥广。军冗而未练,官...
...曹成王碑(《曹成王碑》造语,法子云也。退之性不喜书,然尝云:“凡为文词,宜略识字。”如此碑中用剜、鞣、钅发、掀、撇、掇、�、�此等字是也。) 王姓李氏,讳皋,字子兰,谥曰成。其先王明,以太宗子国曹,绝复封,传五王,至成王。(永隆元年十月,...
...城固守,一面遣其弟费敢率兵一部进守巨里。耿弇根据当面的实际敌情,采取佯攻巨里以调动费邑出击的战法,命令部队赶造攻城器械,并故意扬言“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见《后汉书·耿弇传》,下同)以欺骗和迷惑敌人。费邑对此竟信以为真,到第三日果然亲率...
...住持华亭念常集 东汉(丙子)章帝炟改建初(一名坦。明帝第五子。十九即位。戊子正月崩于章德殿。寿三十一。葬敬陵)治十三年(庚辰)帝命郑玄等诸生作白虎通(甲申)改元和(徐州刺史王景上。金人颂美。先帝致佛之功。载汉书○有神雀凤皇白鹿白乌之瑞)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