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华本草》)独行根【气味】辛、苦,冷,有毒。大明曰︰无毒。志曰︰有毒。不可多服,吐利不止。【主治】鬼疰积聚,诸毒热肿,蛇毒。水磨为泥封之,日三、四次,立瘥。水煮一、二两,取汁服,吐蛊毒。又捣末水调,涂疔肿,大效(《唐本》)。治血气(大明)。利...
...人。居濒海,海溢,家人悉惊走避水。天活始生,其母 挈去不得,举族悲念。洎水退而归,其婴儿在桑之交枝,无恙,抱之啼乳如常, 遂以《天活》为名。及长,聪慧简率,真气内充。自元和至大和,为供奉道士, 朝野归向。 江南多名僧。贞元、元和以来,越州有...
...~理宗时,黄岩人。博通经史,留心医药,发现《本草》所列,异同杂揉,泛用混淆。于是参校南宋诸家《本草》,芟繁纂要,笃志诠评,在宝庆丁亥(公元1227年)完成初稿,定名《本草精华》。继又广泛采访,反复订正,经二十余年,于淳佑八年(公元1248年...
...(据于本节录)滇产药材,久已驰名遐迩;《神农本草经》着录“永昌郡青木香”,晋、常璩《华阳国志》,唐、樊绰《蛮书》分述乌蒙、丽水产药,宋《政和本草》亦屡称云南文献,彰彰在人耳目。世传止庵遗书《滇南本草》,传抄刊刻,家喻户晓。尚早于濒湖《纲目...
...黄蜀葵(宋《嘉》)【校正】自菜部移入此。【释名】时珍曰︰黄蜀葵别是一种,宜入草部,而《嘉本草》定入菜部,为其与蜀葵同名,而气味主治亦同故也。今移于此。【集解】禹锡曰︰黄蜀葵花,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颇似蜀葵,而叶尖狭多刻缺,夏末开花...
...五物,一曰狼毒,占斯解之,二曰巴头,藿汁解之,三曰黎,卢汤解之,四曰天雄乌头,大豆解之,五曰班茅,戎盐解之,毒菜害小儿,乳汁解,先食饮二升(《博物志》引神农经)。五芝,及饵丹砂,玉札,曾青,雄黄,雌黄,云母,太乙禹余粮,各可单服之,皆令人...
...蠡实(《本经》中品)【释名】荔实(《别录》)、马蔺子(《唐本》)马帚(《尔雅》)、铁扫帚(《救荒》)、剧草(《本经》三坚。恭曰︰此即马蔺子也。《月令》︰仲冬荔挺出。郑玄注云︰荔,马薤也。《通俗文》云︰一名马蔺。本草谓之荔实。高诱云︰荔挺出...
...○书檄移纸笔砚◇书《广雅》曰:书记曰书。 《汉书》曰:苏武使匈奴,被留,昭帝即位,求武等,匈奴言武已死,後汉使至匈奴,教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顾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於是遣还,事具鸟部雁篇。 ...
...世皆知《素问》为医之祖,而不知轩岐之书实出于《神农本草》也。殷伊芳尹用《本草》为汤液,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予集是书,复以《本草》正条,各从三阴三阳十二经为例,仍以主病者为元首,臣佐使应次之,...
...炮制方法,是中国的第一部炮制专著。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经济文化日渐繁荣,医药学也有较大发展。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朝廷颁行了由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载药844种,本书的完成依赖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