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伊川之学出自濂溪,此先儒通论也。而晁、朱之说以为濂溪所师,本於希夷及一僧,则固老、释之宗旨矣,此论未之前闻。 陈氏曰:伊川止解六十四卦,不解《大传》,而以《序卦》分置诸卦之首。 唐李鼎祚《集解》亦然。 ※王介甫《易解》二十卷,龚原、耿...
...《凵部》 969、凵部:凵:张口也。象形。凡凵之属皆从凵。 ...
...陆曰:“郑云:‘名《三年问》者,善其以知丧服年月所由也。’”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三年问》者,善其问以知丧服年月所由。此於《别录》属《丧服》。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损益也,...
...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10 原文:阳货: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译文:阳货:孔子对伯鱼说:“你读过《周南》《召南》吗?一个人如果...
...表历第七 盖谱之建名,起于周代;一作“氏”。表之所作,因谱象形。故桓君山有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邪通“斜”。上,并效周谱。”此其证欤? 夫以表为文,用述时事,施彼谱牒,旧本作“历”容或可取,载诸史传,未见其宜。何则?《易》以六爻穷...
...不同,互相雠校,凡改正千有馀字云。 △《大和辨谤略》三卷 右唐李德裕撰。先是,唐次录周、秦迄隋忠贤罹谗谤事,德宗览之不悦。后,宪宗以为善,命令狐楚等广之,成十卷。至大和中,文成上之。 △《南部新书》五卷 右皇朝钱希白撰。记唐故事。 △《...
...卷三(起四月,尽五月) 夏四月乙巳,上御宣政殿册皇太子。册曰:“建储贰者,必归于冢嗣;固邦本者,允属于元良。咨尔元子广陵王某,幼挺岐嶷[68],长标洵淑,佩《诗》《礼》之明训[69],宣忠孝之弘规。居惟保和,动必循道;识达刑政,器合温文。...
...开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视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 此《六帖》之名所由起,取中帖之多者以名其书,期必中选也。 ※《记室新书》三十卷 晁氏曰:唐李途撰。采摭故事,缀为偶俪之句,分四百门。途中和中为东川掌记,因以名其书云...
...《行部》 1265、行部: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属皆从行。 1266、行部:术:邑中道也。从行术声。 1267、行部:街:四通道也。从行圭声。 1268、行部:衢:四达谓之衢。从行瞿声。 1269、行部:𧘂:通道也。从行童声。...
...,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无令重困。吏民有振救饥民免其厄者,具举以闻。(《汉书·武纪》) ◇ 封周子南君诏(元鼎四年十一月) 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