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略为复杂,出现“是动”病与“所产病”的分类,《灵枢·经脉》的内容与《阴阳》相似,但显然要丰富得多,且又增加了人迎、寸口诊的内容,显然有了发展。然而如果具体分析,三书又有如下的几点不同引人瞩目。 首先三书对经络循行方向描述不一致。《足臂》中...
...目录 《医方类聚》翠霞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方类聚》:翠霞膏【别名】翠霞散【处方】滑石1两,铜绿5钱,轻粉2钱,片脑5分,麝香5分,粉霜1字。【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去毒生肌。主百杂恶疮。【用法用量】翠霞散(《外科精义》...
...《 史记》 和《 汉书》 所记载的冯唐救魏尚的事是大抵相同,冯唐在开始说:“魏尚作云中郡(治云中,即今内蒙古托克托)郡守,和匈奴打仗,向幕府呈报战功,有一句话说错了,执政官吏根据法律条文处分他,对他的奖赏未得施行。我认为陛下奖赏太轻、处罚...
...目录 《简易方》蒌连丸 《百一》蒌连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简易方》引《卫生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二五):蒌连丸【处方】黄连(去须)、瓜蒌(连瓤)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生地黄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消渴,小便...
...六壬一类的书籍,在隋志、唐志中己颇有记录,至郑樵《通志》所载六壬书目并八十二部,计一百九十一卷、明焦雄的《国史经籍志》所列多至八十二家。 清代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于六壬主要收《大六壬类聚》,编修《四库全书》,于六壬唯取《六壬大全》,但...
...秦汉是中国药物与方剂及其学术体系奠基的时期。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药物与方剂所涉及的领域大大开拓。以《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药及其理论最有代表性。它们分别被后世誉为“本草学经典”和“医方之祖”,对秦汉以前的方药及其...
...目录 《医方类聚》补虚千金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方类聚》:补虚千金散【别名】千金散【处方】藿香叶1两,甘草(炒)1两,干姜(炮)1两,神曲(炒)1两,茯苓(去皮)1两,陈皮(去白)2两,厚朴(姜制)2两,人参半两,桂枝半两。【...
...目录 《医方类聚》白术枳壳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方类聚》:白术枳壳丸【处方】白术、枳壳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胎前,胎在胸腹痞闷。【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温水送下。服药后,怀孕妇人...
...目录 《医方类聚》倍姜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方类聚》:倍姜丸【处方】生明矾1两,生半夏(去脐)1两,生南星(去脐)1两,白茯苓1两,干姜2两。【制法】上为细末,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咳嗽,声声不绝;...
...目录 《医方类聚》备急压气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方类聚》:备急压气散【处方】大槟榔4个,紫苏穗2钱半,生姜1斤(取自然汁)。【制法】上为细末,分作2服。【功能主治】奔豚气上至,心烦乱,不省人事,上至心下,从少腹起,上至咽喉,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