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社会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社会学讲义。在研究工作方面黑龙江、北京、江苏、南京、山西、陕西等地相继建立了医学社会学研究会,定期召开学术讨论会、开展专题研究、出版论文集,还定期出版医学社会学通讯以交流学术信息。在出版方面,医学与哲学杂志、中国...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28.htm

如何知道你的病痊愈了_中医之钥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后,北派经方家都被斗掉了,仅存老一辈的中医也凋零了,现在大陆的中医是连一个感冒都治不好的医师,这次我回台甄选人纪班学生,有学生送我一本书名是思考中医,这位作者叫做刘力红,是中国大陆中医博士出身,此人从学习温病学术到拜师学经方后,发现到...

http://qihuangzhishu.com/127/161.htm

我们要批评家原文-出自二心集_【鲁迅全集】

...跋涉的人们收短篇小说四篇,一九二九年北新书局出版。 〔3〕台静农安徽霍丘人,作家,未名社成员。地之子收短篇小说十四篇,一九二八年未名社出版。 〔4〕柔石(1902—1931)参看本书柔石小传及其有关注。 〔5〕魏金枝(1900—...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239.html

古今名医暑证汇论_增订叶评伤暑全书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张机 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作伤寒论,医方大备。扁鹊仓公,无以加焉,后世称为医圣。孙思邈 唐景兆华原人。幼称圣童,隋文帝召不拜,太宗即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隐太白山,学道养气,得度世之术,洞晓天文,精究医业,着...

http://qihuangzhishu.com/778/25.htm

清代前中期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医药知识。最早介绍脉学的是卜弥格的医论,康熙十五年(1676年)米兰出版了它的意大利文译本,十年后,纽伦堡天然药物研究杂纂补编,收录了此书。英国名医弗洛伊尔(J.Flover)受卜弥格译述的中医脉学的启示,致力于脉搏研究,并把他译述...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98.htm

小说旧闻钞序言-出自古籍序跋集_【鲁迅全集】

...最初印入一九二六年八月北新书局出版小说旧闻钞小说旧闻钞,鲁迅辑录的小说史料集,初版三十九篇。前三十五篇是关于三十八种旧小说的史料,后四篇是关于小说源流、评刻、禁黜等方面的史料。其中附有鲁迅按语。该书于一九三五年七月经作者增补,由...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944.html

关于绥蒙诺夫及其代表作〈饥饿〉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集_【鲁迅全集】

...蒙诺夫(C.A.dImFFTJ,1893—1943),苏联作家。饥饿,日记体小说,出版于一九二二年。有张采真译本,一九二八年三月上海北新书局印行;另有傅东华译本,载东方杂志第二十五卷第一至第四期。黑田辰男,日本的俄国文学研究者及翻译家。...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035.html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清代临证各科都取得许多新成就,同时也涌现了众多古医籍注释本和医学全书、类书、丛书的编纂出版;启蒙医书以及入门方书的编著、出版,继明代之后空前繁荣,成为清代医学发展的一大特点。我国第一本医学杂志吴医汇讲的出现标志着医学学术讨论开始有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6.html

王叔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的内容删去,将杂病部分整理出版,取名金匮要略。虽然只是不完整的内容,但这部分关于杂病的论述,为后世医家处理许多棘手的医学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而王叔和对伤寒论的整理使得伤寒论能够流传至今,功莫大焉。第二大贡献,就是王叔和著成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shuhe/index.html

编后记_伤寒恒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学术传世之作。我服膺其学,潜心揣习,用干临床,效如桴鼓,故多年来致力于三书之阐释,承巴蜀书社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鼎力支持,业已先后出版出版后颇获海内外好评,其中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再版均已售罄。现应读者要求,乃将三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63.htm

共找到466,7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