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热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由膏梁积热、湿热伤脾所致之弱病证。症因:“脾热弱之主,唇焦齿燥,口干作渴,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转侧,纵缓不能举动……”治以清热化湿为大法。湿热甚者,用栀连平胃散、栀连二陈汤;膏粱积热者,选用川连枳壳汤或泻黄散,参见、肉...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132.htm

黄帝内经论情志_【中医宝典】

...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合称。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的总称。五志,是怒、喜、思、忧、恐五种志意的总称。黄帝内经将其分属于五脏:心志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忧;肾志恐。 七情和五志皆由五脏功能化生,是人之常情,缺一不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30.html

心热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因心火上炎,耗伤阴血所致的症。症因卷三:“心热软之症,四肢关节不能活动,足胫纵缓,不能收持,如枢纽之折而不能提挈,面颊常赤,心烦意乱。”治宜清心、滋阴、降火,可用导赤各半汤、泻青丸、六味丸合丹溪大补阴丸等方。参见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5/827.htm

原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忒.此之所以为人之神也.内经必自下而上推.始于季胁.以次附上.定其部位.自肘中曲池.量至神门.得一尺为尺.自尺至寸.得一寸为寸.其诊先尺后寸.先阴后阳者.以人身阴阳.皆起于足下.五脏之气.会于章门.章门在季胁之次.从三阴起足三阳而上...

http://qihuangzhishu.com/726/29.htm

内经始终不离神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邹钟宇 广东鹤山市中医院 内经在阴阳概念的生命规律前提下,将“神”概念广泛地运用于藏象、疾病、诊法、论治和养生之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将哲学中的神范畴引入医学领域的动因和指归。“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将“治神”作为指导养生和临床诊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369.html

病_扁鹊心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凡腰以下肾气主之,肾虚则下部无力,筋骨不用,可服金液丹,再灸关元穴,则肾气复长,自然能行动矣。若肾气虚脱,虽灸无益。(此证内经皆言五脏虚热,故后人有补阴虎潜、金刚、地黄等丸。东垣又作湿热,而以潜行散为治妙药,然不可泥也。虚寒之证亦颇...

http://qihuangzhishu.com/777/83.htm

肺痈肺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四条)_医门法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为虚,误以肺痈治之,是为虚虚。此辨证用药之大略也。金匮论肺痈肺云∶寸口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为肺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数虚者为肺,数实者为肺痈。两手寸口之,原为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menfalv/625-19-0.html

症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 原序 沈序 查叙 自序 凡例 卷首 论医宗必读症因差误治法不合 论赵氏医贯症因差误治法不合 论内经金匮中风卒中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论内经金匮阴虚阳虚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论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index.html

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09.htm

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篇。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2/851.htm

共找到475,2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