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洞玑中的中医理论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黄道周运气理论在这一点上根本抛弃了内经思想,直接以日(太阳)、岁(木星)二者为阴阳枢纽,此论与现代天文学暗合。 意 义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黄氏三易洞玑等书论述中医基础理论,还涉及三部九侯、脉诊、梦诊等内容,也有很多创新之处。这些...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24.html

阎明广与子午流注针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其余部分则是阎明广采摭诸家编次而成。阎氏在注释流注指微针赋运用大量内经难经经典原文,作为子午流注针法理论渊源,阎氏对子午流注理论原则进行了总的诠释和论述子午流注针经是现存最早子午流注针灸专著,首卷有流注指微针...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84.html

望形察_推拿抉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上为阙,阙下为极,即山根也。以阙论,则处下,以鼻言之,则适居于,故称极焉。是为王宫,心之应也。鼻居王宫之下,故名明堂。其诊法,则当以五脏从上而下,配于中央;而六腑各随其脏,配于两侧。有诸内形诸外,亦各从其类也。涂蔚生曰∶此系内经分发...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juewei/684-8-26.html

内经金匮中风卒中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痛风之症也。以上,内经论外感风也。又云∶春甲乙伤于风,嗌干善怒,憎女子,名肝风;夏丙丁伤于风,善吓赤,言不快,名心风;季夏戊己伤于风,四肢不欲动,微黄不嗜食,名脾风;秋庚辛伤于风,多汗恶风,时咳短气,名肺风;冬壬癸伤于风,面庞然浮肿,...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646-9-3.html

黄帝内经27味中药释解_【中医宝典】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黄帝内经涉及药物不多,现结合古今研究予以解析如下。 1.醪醴 出自素问·汤液醪醴论(以下前已注明者不再标出)。醪为浊酒,醴为甜酒,均是古代含有酒成分一种饮料,用以治疗疾病。为五谷酿成而未经蒸馏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216.html

简介_傅青主男科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痰饮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理论精华之一。在浩瀚中医文献关于痰饮记载非常丰富,傅青主男科就是一部对痰证有独到见解杰作。从现有文献看,隋唐以前,对痰与饮尚未作区别,而侧重于饮论述,这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重要著作...

http://qihuangzhishu.com/164/1.htm

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又名冯氏锦囊。五十卷。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辑取内经等基础理论及所涉临床各科...

http://qihuangzhishu.com/168/780.htm

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又名冯氏锦囊。五十卷。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辑取内经等基础理论及所涉临床各科...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79.htm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_诊家正眼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下也。义见上文注。)又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又曰∶“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即此三段经文而细绎之,则膻中即是心包,心包实为心府,昭确可据,而高阳生候于右尺,不亦妄乎!以丹溪之敏,亦以包络、膻中分为二候,况其他哉!内经...

http://qihuangzhishu.com/801/12.htm

临床各科成就_中医文化医发展_【中医宝典】

...,并非内科专著,但也反映了当时对内科杂病认识水平。其论述多以观察各种疾病特点入手,例如“痫证”,就是以疾病发作时与马、羊等动物某些形态相似,而命名“马痫”、“羊痫”等,这种命名法在后世医家著作多有启示,黄帝内经对内科杂病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9.html

共找到1,102,6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