圊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大便下血。又作清血。见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贯珠集:“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圊血,便血也。”详便血。...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536.htm

胃家实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阳明经病和阳明腑病的统称。伤寒论·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详见阳明经病、阳明腑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469.htm

再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阳病不愈,再传他经。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医宗金鉴卷一:“再者,再传阳明经也。谓其邪已传经尽,热盛不衰,欲再转属阳明故也。”一说伤寒日传...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41.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于1674年。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对伤寒论的编次及证治、方药进行全面探讨。既不取叔和旧制,又反对三纲鼎立。主张以方名证,方从六经。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0.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于1674年。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对伤寒论的编次及证治、方药进行全面探讨。既不取叔和旧制,又反对三纲鼎立。主张以方名证,方从六经。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20.htm

白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陈葆善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自序 病源第一 经络第二 辨色第三 脉第四 手太阴本病症治第五 手少阳标病第六 手少阴标病第七 三经标本并病第八 救误上第九 救误下第十 善后第十一 外治第...

http://zhongyibaodian.com/baihoutiaobian5350/index.html

翕翕发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表热不甚,如羽毛之拂,称为翕翕发热。出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为六经病中太阳中风发热的一种临床症候,多兼见自汗、恶风寒等症。内外伤惑论·寒热:“翕翕发热……发于皮毛之上,如羽毛之拂,明其热在表也。”方有执注:“翕翕发热...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505.htm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明代方有执一人颇赞赏,以为对方有执伤寒论“削去叔和序例,大得尊经之旨”,尤其认为方氏卓识超越前人。因此喻昌对伤寒六经病脉证治的编次发挥追从方有执的观点,主张振举大纲,分隶治法,倡三纲鼎立之说。他认为太阳主表有营卫之不同,病邪有风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3.html

表虚里实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表虚、里实症状同时存在。见伤寒论·阳明病脉证并治。由卫气不足,外邪传里,胃肠积滞,痰瘀停留所致。详见表虚证、里实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66/791.htm

明文献学家赵开美和宋版伤寒论_【中医宝典】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赵开美是明代著名文献学家。明清学者对他保藏、流传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贡献有高度评价。最为学者赞誉的是他保藏整理的古今杂剧和翻刻宋版伤寒论在己亥二十七年,与四十四年丙辰其间相去十八年,则盖是前云开美,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355.html

共找到584,4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