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论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胀论 1、胀论:黄帝曰:脉应于寸口,如何而胀?歧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黄帝曰:何以知藏府胀也。歧伯曰:阴为藏,阳为府。 2、胀论:黄帝曰:夫气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中耶,藏府之内乎?歧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舍也。黄帝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896.html

岁露论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岁露论 1、岁露论:黄帝问于歧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发以时,其故何也?歧伯对曰:邪客于风府,病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于脊背也。故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40.html

黄帝内经身体观范式(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定义。在整个世界文化中,有各种各样对身体的定义。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作,其身体观的根本特征是身心一体化。 身体是一个人存在的标志。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经济、民族、思想、意识、精神、地位等,但这些都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981.html

五音五味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五音五味 1、五音五味:右徵与少徵,调右手太阳上。左商与左徵,调左手阳明上。少徵与大宫,调左手阳明上。右角与大角,调右手少阳下。大徵与少徵,调左手太阳上。众羽与少羽,调右足太阳下。少商与右商调右手太阳下。桎羽与众羽,调右足太阳下。少宫...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26.html

五变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五变 1、五变: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为人生风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07.html

终始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终始 1、终始:凡刺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藏,阳者主府,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藏,故写者迎,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藏为阴,六府为阳,传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者亡...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871.html

黄帝内经的版本_【黄帝内经】

...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 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这是历史上对黄帝内经最早的记录,学者认为黄帝内经的编著及命名很可能...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3.html

痈疽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痈疽 1、痈疽: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42.html

中医词典拼音H:第七篇_中医词典h~j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0.5寸。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疝痛,小便淋沥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肓十二(穴)之一。即气海。灵枢·九针十二:“肓,出于脖胦。”参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3/169-1-7.html

校正内经太素杨注后序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伪托者亦误也。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初无素问名,后汉·张仲景伤寒论,始称素问,晋·皇甫士安甲乙经序,称针经九卷,素问九卷,皆为内经,与汉志十八卷数合,是素问名,实起于汉晋之间,故其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06/214.htm

共找到897,1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