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1〕 本刊〔2〕虽说经我“校阅”,但历来仅于听讲的同学和熟识的友人们的作品,时有商酌之处,余者但就笔误或别种原因,间或改换一二字而已。现又觉此种举动,亦属多事,所以不再通读,亦不更负“校阅”全部的责任。特此声明! 三月二十二日,鲁迅...
...给文学社信 编辑先生: 《文学》第二号,伍实〔2〕先生写的《休士在中国》中,开首有这样的一段—— “……萧翁是名流,自配我们的名流招待,且唯其是名流招待名流,这才使鲁迅先生和梅兰芳博士有千载一时的机会得聚首于一堂。休士呢,不但不是我们的...
...雪峰〔25〕君,他于校勘时,先就给我改正了不少的脱误。 一九二九年八月十六日之夜,鲁迅于上海的风雨,啼哭,歌笑声中记。 【注解】 〔1〕《文艺与批评》 鲁迅编译的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评论集,共收论文六篇。其中《托尔斯泰之死与少年欧罗巴》曾发表...
...赠日本歌人〔1〕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2〕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3〕 三月 【注解】 〔1〕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本诗是书赠日本剧评家升屋治三郎的。原诗所写的条幅...
...刀“式”辩 黄棘 本月六日的《动向》上,登有一篇阿芷〔2〕先生指明杨昌溪〔3〕先生的大作《鸭绿江畔》,是和法捷耶夫〔4〕的《毁灭》相像的文章,其中还举着例证。这恐怕不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罢。因为生吞活剥的模样,实在太明显了。 但是,...
...无题〔1〕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一月 〔1〕 《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三日:“午后为高良夫人写一小幅,句云:‘血沃中原肥劲草……。’” ...
...都是一九三三年瞿秋白在上海时所作,其中有的是根据鲁迅的意见或与鲁迅交换意见后写成的。鲁迅对这些文章曾作过字句上的改动(个别篇改换了题目),并请人誊抄后,以自己使用的笔名,寄给《申报·自由谈》等报刊发表,后来又分别将它们收入自己的杂文集。 〔...
...开头,因为《甲寅》不足称为敌手,也无所谓战斗。倘要开头,他们还得有一个更通古学,更长古文的人,才能胜对垒之任,单是现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牍和游谈的堆积,纸张虽白,圈点虽多,是毫无用处的。 鲁迅。八月二十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
...写定于一九二四年六月之前。附鲁迅校本《嵇康集》后,收入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第九卷。 〔2〕《太平广记》 类书,宋代李昉等编,五百卷。主要收录六朝至宋初的小说、笔记,引书四百七十余种,分九十二类。《续齐谐记》,志怪小说集,南朝梁吴均著,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