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工作者重视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深刻领悟和努力发掘中医古籍精华,将中医经理论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解决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能力,要继续开展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的师承教育,使更多的中医临床人员接受名师指导,领悟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
...,综合了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徐荣斋复予重订,改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由新医书局出版。现存1916年铅印本等。...
...,综合了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近人曹炳章又补其缺漏,徐荣斋复予重订,改名为《重订通俗伤寒论》,于1956年由新医书局出版。现存1916年铅印本等。...
...发展成为训诂学,因此文字学是音韵、训诂乃至其他相关学问的基础。正如清代学者戴震在《国朝先正事略》所言:“经所以载道,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明词者,字也。学者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宋儒讥训诂之学而轻言语文字,是犹渡江河而忘舟楫也。”...
...伤寒著作。《中医汇通医书五种》之一。七卷。清·唐宗海撰。唐氏比较推崇陈念祖《伤寒论浅注》,但又认为“此书注解,尚有缺误”。遂在陈书的基础上予以补缺正误,前六卷为六经证治原文,于每经篇首补总论一篇以明大旨。卷七为其所补,包括有识方药离合论、...
...伤寒著作。《中医汇通医书五种》之一。七卷。清·唐宗海撰。唐氏比较推崇陈念祖《伤寒论浅注》,但又认为“此书注解,尚有缺误”。遂在陈书的基础上予以补缺正误,前六卷为六经证治原文,于每经篇首补总论一篇以明大旨。卷七为其所补,包括有识方药离合论、...
...”语言自古以来就很深奥,学者必须循序渐进,选择重点,详细规划,日积月累,提高层次。应先学好医古文,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清线索,然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再去系统地学习”六经”乃至十三经和其他。关键是头脑要清醒,知道...
...一、成无己成无己(1066?~1156?)。据张孝忠《注解伤寒论·跋》称,成氏1156年已90余岁尚健在,可知其生于1066~1156年间。聊摄(今山东与聊城县、茌平县一带)人,靖康后聊摄入金,遂为金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生平事迹欠详。撰有...
...?还以为师傅是故意摆架子,刁难徒弟,让徒弟多干活等。其实他们理解错了!这是师傅和徒弟之间的思想意识地磨合,和古代师傅教徒弟武术一样,让师徒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因为有些东西是靠语言和手势表达不出来的。徒弟必须能够领悟师傅的意图,这些东西才是真...
...□ 华成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伤寒的学者,常对《伤寒论》中的人参有疑问,张仲景用的人参是不是今天我们所用的人参呢?笔者认为:仲景所用人参有二,一为古之人参,现在已经不可见,二为辽东人参,即现在之野山参。而今天人们所用的党参、...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