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并战计·反客为主注释及按语

...注释 ①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②渐之进也:语出易经·渐卦。(渐卦解释见前②)本卦辞:“渐之进也。”意为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运用此理,是说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易经.渐卦上说的就是...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64.html

第五卷_百战奇略

...降,后被封为安乐公。 (33)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42。正【提示】 本篇以为题,旨在阐述在何种条件下使用“正兵”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在道路不能畅通,粮饷不能前运,计谋不能诱敌,利害不能惑的情况下,只有使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387.html

三十六计·混战·金蝉脱壳用兵例子

...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踊而上,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99.html

百战奇略·第七卷·整解析

...本篇以为题,旨在阐述对于阵势严整之作战时应当注意掌握的指导原则。它认为,作战中如果遇到行阵严整、士卒镇静的敌人,不可轻率与之交战,应当等待其发生变化之时,再不失时机地攻击它,就能打败敌人。这里引自孙子兵法的“无邀正正之旗”,...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075.html

楚魏于陉山原文-出自战国策秦策_史书_【文学360】

...楚魏于陉山 1、楚魏于陉山:楚魏于陉山。魏需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秦责赂于魏,魏不与。营浅谓秦王曰:“王何不谓楚王曰,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寡人也。王何不与寡人遇。魏畏秦、楚之合,必与秦地矣。是魏胜楚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3866.html

第一_孙子兵法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315.html

百战奇略·第五卷·虚解析

...本篇以为题,旨在阐述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我处于势虚力弱的情况下,如何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的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如果我军力量虚弱,则应以“示形”之法伪装成力量充实雄厚的样子,使敌人摸不透我军的真实情况,它就不敢轻率进攻我。那么,...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049.html

百战奇略·第八卷·避解析

...本篇以为题,顾名思义,旨在阐述何种条件下运用“避锐击惰”的作战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在敌强我弱情况下作战,对于初来而士气锐盛的进攻之,应当避免与其立即决战,待其发生变化而出现士气衰落时,便可出兵击败它。本篇这里所引“避其锐气,...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124.html

三十六计·胜战计·以逸待劳按语

...此即致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者逸,后处战地而趋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34.html

地形原文-出自孙子兵法_兵家_【文学360】

...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3、地形: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755.html

共找到888,9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