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所谓阴阳,就我的理解在哲学范畴与西方的理论有共通处,其实就是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抽象的概念,是相比较而言的,所以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可相互转化,无限可分。 在人体,生命现象的主要矛盾,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5028.html

中医阴阳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24.html

文无点的解释_文无点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犹言文不加点。点,涂抹;,改动。《南史·谢朓传》:“時 荆州 信去倚待, 朓 執筆便成,文無點。”...

http://hanwen360.com/cy/301652.html

中医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运用_【中医宝典】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根据上述之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的规律,则人之皮毛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77.html

阴阳离决_阴阳五行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阴阳离决即阴阳的关系分离决裂。 【阴阳离决】 即阴阳的关系分离决裂。指由于阴阳失调,此消彼长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或一方损耗过度而致另一方失去依存,无法再继续保持阴阳两者能动的相互关系,用以表示死亡的病理。如“亡阴”“亡阳”等进一步发展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677.html

阴阳别论_《素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歧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四经应四时,肝心肺肾之经,分应四时,肝木应春,心火应夏,肺金应秋,肾水应冬。从,顺也。十二脉,手足十二经也。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三阳在头,...

http://zhongyibaodian.com/suwenxuanjie/1290-10-5.html

三才与阴阳大道守恒_【中医宝典】

...差别。在中医阴阳论治中,是病邪与人体,药物与人体的作用,与人的意识无关,所以用的是有神论,是物质对物质的作用。 中国的古人同样也是很聪明,发明了三才,天地为阴阳,人在其中也,没有人的参与,怎么会有定义上的阴阳。这便是三才定律。在古人的观测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51.html

阴阳的含义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的涵义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仅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其涵义逐渐延伸至晴与雨、寒与热、天与地、日与月、静与动、男与女、气与形等。至《周易》,阴阳已上升为哲学范畴,概指自然界一切具有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并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24.html

阴阳论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之理,变化无穷,不可尽述。夫言阴阳者,或指天地,或指气血,或指乾坤,此对待之体,其实阳统乎阴,天包乎地,血随乎气。故圣人作《》,于干则曰,大哉干元,乃统天,于坤则曰,至哉坤元,乃顺承天。古人善体《》义,治血必先理气。血脱益气,故有...

http://qihuangzhishu.com/342/94.htm

阴阳脱门_《辨证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然气泄即精泄也。人以为中风之症,谁知是阴阳两脱乎。夫膀胱气化,殆能小便,此气即肾中之气也。人过泄精,则气不能旺矣。气衰则精泄,精泄而气益微,小便之时脱去者,未有不因过于交感泄精所致。交感时泄精以脱者,因于乐极情浓。交感后当小便而脱者,必...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lu/591-16-5.html

共找到95,4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