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补泻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左右,(坚而有力,则直达病所。正而不斜,则必中气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医之神见,在悉秋毫,必精必确,加意病者,详审血脉,然后刺之,庶无危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与两卫,(悬,犹言...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24-7.html

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管系一种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小圆管,毫针置于管内,管身应略短于选用的毫针。 使用时左手将管按在穴位上,右手指弹压管腔内毫针所露出的尾,使迅速刺入皮内,随后去管再进行运。此法可避免进针时的痛感。 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45.html

[针灸]温疗法_【中医宝典】

...「概述」 温疗法是在毫针针刺后,在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身传至体内,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始见于东汉时张仲景的《白芷作圆饼,套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致病者,或有效,只是温通气而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50.html

十四法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进者,凡不得气,男外女内,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退者,为补泻。欲出时,各先退一豆许,然后却留,方可出。动者,如气不行,将伸提而已。摇者,凡泻时欲出,必须动摇而后出。弹者,凡补时,用指甲轻弹,使气疾行也。如泻,不可用。扪者,凡...

http://qihuangzhishu.com/336/278.htm

论疮疡用宜禁_《外科枢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日间,赤黯分界,自有裂纹,如刀划然,黯肉渐溃矣,当用 利剪,徐徐去之,须使不知疼痛,不见鲜血为妙。虽有裂纹,脓未流利,脓水虽出而仍痛者,皆未通于内,并用于纹中引之。患于背胛之间,肉腐脓出,肿痛仍作,此内有毒筋间隔脓未通耳,尤宜引之。若...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shuyao/773-5-4.html

医源性传播_《预防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医源性传播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人为地引起某种传染病传播,一般分两类:1.易感者在接受治疗、预防各种检测试验时,由污染的器械、针筒、针头、导尿管等而感染某些传染病。2.生物制品单位或药厂生产的生物制品或药品受污染而引起疾病传播。各种传染病...

http://qihuangzhishu.com/960/249.htm

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暖疗法是用温热的毫针,刺入选定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民间疗法。 《素问》遗篇注云:“用圆利针长刺,未刺之时,先口温,暖而用之。”又云:“毫针与人近体,暖至温方刺。”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说:“口体温,欲入经络,气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76.html

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出就是在针刺完毕后,一手固定穴位,一手持,用捻转或直接向上提等手法将拔出体外。 【出】 就是在针刺完毕后,一手固定穴位,一手持,用捻转或直接向上提等手法将拔出体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01.html

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留即针刺入穴位并在出现感后,将放置穴内不动,并使病人保持一定体位,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拔的方法。 【留】 针刺手法之一。即针刺入穴位并在出现感后,将放置穴内不动,并使病人保持一定体位,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拔的方法。留时时间的长短...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36.html

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弯入体内后,体产生弯曲的现象。 【弯】 针法操作时的异常情况。即入体内后;体产生弯曲的现象。多由于外界刺激使病人肌肉突然收缩或移动体位,或手法操作不熟练等原因引起。处理方法应先轻轻地挪动、恢复原来体位,根据的弯曲角度和方向...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61.html

共找到311,4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