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掌骨侧针法,是在第2掌骨侧穴位上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第二掌骨侧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2掌骨侧为手阳明大肠经所过之处,其相表里经,手太阴肺经及同名经足阳明胃经均与之相关联。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手太阴...
...〔古文〕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決切,音坹。《說文》土室也。《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詩·大雅》陶復陶穴。《箋》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又《玉篇》孔穴也。《孟子》鑽穴隙相窺。 又《廣韻》窟也。《易·需卦》出自穴。 又...
...操作时取左右两侧穴位同时进针(主要是指阴经穴),左右并刺有加强针感,提高疗效的作用。因针刺阴经之穴以治阴盛寒厥之证,故名阴刺。多用于治疗阴盛寒厥之证,主要选用手、足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以治疗各种内外杂证。...
...并无痛。第 2次月经周期再次治疗而愈 ,1年后随访 ,未再复发。 这是刘炳权医生治疗妇女痛经的一则医案。他运用本法的时间是月经前 2天或痛经发作前 2天。针刺深度是 1~ 1.5分 ,每天针 1~ 2次 ,每次留针 30分钟 ,每 5分钟...
...常规皮肤消毒,俯掌,对准穴位,直刺0.3~0.4寸,嘱患者同时活动受伤踝关节。留针30分钟,留针时按摩患侧太溪,按压解溪。也可牵引患者足趾,在牵引下将患足左右摇摆,内翻与外翻3~5次。【手穴治萃】针刺阳池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1例。取同侧...
...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指治疗寒邪痹症稽留于肌表的针刺方法。其法用挟持押手,将患处皮肤提起,然后将针沿皮刺入,针可直入无避,故名直针刺。近代多称为沿皮刺或横刺。...
...2次,3天为1疗程。【手穴治萃】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灸治“胃舒”穴可治疗胃脘痛。“胃舒”穴在双手小指第一节指骨外侧中间处,灸治1~3次,即有止痛效果。灸治时,点燃艾条距该穴约3寸,如欠热感,可靠近一点,有灼热感,可移远一点。两侧各灸20...
...视神经炎,入院后即针双侧“新都穴”,经上下均匀提插,针感以热流出现,顺上述途径渐渐传导双眼,视力立即好转,提插持续5分钟起针后做试验,左眼视力恢复到眼前手动、右眼一尺指数。针刺1个疗程,双眼视力恢复达1.5,痊愈出院。选穴:二明。操作:针沿...
...,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第一韵专论针刺之当谨慎,不可造次,须辨经络阴阳、脏腑虚实而行补泻也。“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之脉,穴出期门也,为终。周而复始循环,与滴漏天度无差,号曰...
...可以配合捻转,这样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虽然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和“赤凤迎源”等特殊手法,由于很难理解,不易操作和体验,已很少应用。掌握病有虚实,针有补泻《千金方》曰:“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程莘农认为针刺得气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