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腑气滞 胃腑气滞亦称肝气犯胃证,是指木郁伐土,不利于胃之和降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胃脘胀满,疼痛连胁,暖气频作,呃逆呕吐,食少嘈杂吞酸,郁闷不畅或烦躁易怒,舌苔薄黄,脉弦。 [分析] 本证多由肝郁气滞致胃腑气滞,不得散越,故见胃脘...
...天老问于岐伯曰:天有六气,化生地之五行,地有五行,化生人之五脏。有五脏之阴,即宜有五腑之阳矣,何以脏止五,腑有七也?岐伯曰:心包络,腑也,性属阴,故与脏气相同,所以分配六腑也。天老曰:心包络既分配腑矣,是心包络即脏也,何不名脏而必别之为腑...
...《备急千金要方》通声膏五味子 款冬花 通草(各三两) 人参 青竹皮 细辛 桂心 菖蒲(各二两) 杏仁 姜汁(各一升) 白蜜(二升) 枣膏(三升) 酥(五升)上十三味 咀,以水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纳姜汁、枣膏、酥、蜜,煎令调和,酒...
...潮热汗出谵语腹痛便秘病传阳明之经,不得汗解,腑阳素旺之人,以经热郁蒸而腑热内作,开其皮毛,则见大汗,至于手足淋漓,表邪尽解,全是内伤矣。经气发舒,无复郁迫,腑气松畅,吐利皆安。汗愈泄而土愈焦,燥愈增而热愈盛,每至申酉之交,应时发热,如潮汐...
...太阳腑者,足太阳膀胱是也。膀胱有经、有腑。邪在于经,则头痛发热;邪在于腑,则口渴溺赤。外显太阳经病,而兼口渴溺赤者,此溺涩不通,乃太阳腑病,与他脏无涉也,五苓散主之。若表证未罢,可与散剂同用。...
...太阳腑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病邪由太阳之表内传其膀胱腑所表现的证候。根据病机之不同,又分为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 太阳蓄水证 【概念】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候。本证是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
...《备急千金要方》柴胡通塞汤治下焦热大小便不通方。柴胡 羚羊角 黄芩 橘皮 泽泻(各三两) 香豉(一升别盛) 生地(一升) 芒硝(一两) 栀子(四两) 石膏(六两)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芒硝,分为三服。 目录 《备急千金要...
...《普济本事方》通膈丸治上焦虚热,肺脘咽膈有气如烟抢上。黄连(去须) 茯苓(去皮) 人参(各三两,去芦) 朱砂(一分,水飞) 真脑子(少许)上细末,研匀,炼蜜丸如梧子大。熟水下三五丸,日二三服。 目录 《普济本事方》通膈丸 ▼ 相关方剂 ▲...
...(灵枢脉度篇)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阅,历也。五脏位次于内而气达于外,故阅于上之七窍如下文者。人身共有九窍,在上者七,耳目口鼻也;在下者二,前阴后阴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
...里而清其半表也。凡服柴胡汤已而见燥渴者,此属阳明之腑热,当以法治之,清其腑热也。平素呕吐之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甘味之动呕也。凡太阳少阳合病,必见呕利,缘甲木壅遏,则克戊土,胃腑郁迫,不能容受,是以吐泄。吐泄者,少阳传阳明之府也。其自下利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