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洪 陆金国 广州中医药大学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烟云,直指当下。 据载19世纪移居马来半岛的华侨就有50多万人。20世纪以来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同时...
...王鹏运初嗜金石,20岁后始专一于词,成就突出,在词坛声望很高,与郑文焯、朱孝臧、况周颐合称为“晚清四大家”。由于他大力倡导词学,且能奖掖后辈,著名词人文廷式、朱孝臧、况周颐等均曾受其教益。他力尊词体,尚体格,提倡“重、拙、大”以及“自然从...
...经得起时间的洗涤,经得起实践重复的。 本书精选了具有突出成就和理论创见的38位医学大家,在医史上均赫赫有名,在各家学说上均占一席之地,在临床应用上均是后学仿效和学习的范本。他们的理论思想业已成为传统医学的主流。[2] 2医论的挑选 医论是中医...
...等。四、中医药抗争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医药的抗争运动对近代中国医药界的盲目西化思潮起到了批判作用。从这一点来讲,近代中医抗争运动具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应当首先认识到,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文化完全是被迫的,是与近代中国的严重的民族危机联系在...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见黄庭坚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重。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其实陈师道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过黄庭坚的诗风,其后就发现...
...。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养生之道 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指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正是因于有连盈充栋的古文献和新发见,合之乾嘉以降的古今研究方法,马继兴先生的《中医文献学》于1990年应时而出版,这是奠鼎中医文献学科的开山之作,是20世纪中医学成就之一。 文献的...
...老中医;先生主讲之《方剂学》为国家首批精品课程,作为首任学科带头人创建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学学科乃国家重点学科;先生招收培养了中国第一位中医学博士后,其亲传之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百名有余,亲授之各门类学生年以千记,屡起沉疴之病患逾万。...
...文廷式词存150余首,大部分是中年以后的作品,感时忧世,沉痛悲哀。其〔高阳台〕“灵鹊填河”、〔风流子〕“倦书抛短枕”等,于慨叹国势衰颓中,还流露出对慈禧专权的不满,对当道大臣误国的愤慨。他如〔木兰花慢〕"听秦淮落叶"抒写男儿请缨,挥剑龙庭...
...,所以中医亦称为“岐黄之术”。《黄帝内经》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已经是预防医学的理想。 黄帝内经影响了其后的中医经典。如,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