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12克 龙骨60克(先煎) 黄芩12克 党参12克 桂枝6克 茯苓12克 法夏12克 生大黄10克(后下) 牡蛎60克(先煎) 大枣15克 赭石60克(先煎)【辨证】患者初起病轻,仅有失眠易怒,心神浮越,微现癫病之象。由于失治而病情加重...
...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使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本证是以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辨证依据。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太阳伤寒症 【概念】太阳伤寒证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
...证”给中医学发展造成的障碍已越来越明显。成肇智在《用“审机定治”取代“辨证论治”》一文中认为,这“不仅同传统中医学固有的概念和特点相抵触,而且违背了语言学的规律。” 从桂枝汤应用谈“察机” 谈到桂枝汤方,多以“汗出、恶风、脉浮缓”之症对应,...
...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本证是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其辨证依据。 【概念】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本证是以大热,大汗,大渴,脉...
...宜温脾补肾,以干姜附子汤主之。处方干姜6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三剂【三诊】上方连服三剂,诸证虽有好转,但久病大衰,心气亏耗,肺脾肾皆虚。宜温阳益气,健脾补中为治,以脾胃着手,滋气血之源,以理中汤加味主之。处方潞党参12克 干姜片15克...
...,郁于内,遇感而发,虽曰伤寒,实为热病。春病温疫,夏为热病及飧泄,秋发 疟,冬生咳嗽,皆因感四时不正之气,总名之曰伤寒。【证治】自外而入,内传经络。太阳证,头疼,发热恶寒,腰脊强。脉浮而紧,无汗,谓之伤寒,可汗,宜麻黄汤。脉缓自汗,谓之伤风...
...汗证治疗的辨证论治 I.自汗 肺气不足型【证见】 汗出畏风,动则益甚,易感冒,面白,疲乏,气短。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 益气固表。 【方药】 1.主方玉屏风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加味 处方:黄芪20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党参...
...。曰∶然则痈疽有别乎?曰∶痈者,壅也,邪热壅聚,气血不宣,其为证也为阳,属六腑,高肿其为证也为阴,属五脏,漫肿色白,坚硬木痛,而其发也必缓,故所患深沉而难疗。此痈疽之所以别者然也。曰∶然则其治之也当若何?曰∶初起者,审其证而消之;成脓者,...
...如风胜其痛则走注不定,寒胜则痛如锥刺,湿胜俱主以大防风汤治之,外用蒜捣烂摊患处,以艾铺蒜上灸之,蒜坏再易,皮肤倘破不妨。此证日久失治,即渐成鹤膝风。一、有因秋夏露卧,为寒所袭,怫热内作,而搏于肢节,痛彻于骨,遇寒尤甚,以热熨之则稍减者,亦主...
...早泄,妇女带下清稀。 中医特色疗法 秦丽娜介绍,目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治法,以及中药外治、推拿、针灸和牵引。 内治法 根据以上分型辨证施治。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破瘀散结,药用身痛祛瘀汤加减。风寒湿困型,治宜祛风散寒利湿,温经通络止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