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典籍整理研究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陈念祖平生尊经祟古,其著《伤寒论浅注》(1803)6卷,竭力维护旧。他认为叔和生于晋代,与仲景相去未远,何至原书无存耶?而且叔和编次《伤寒论》自太阳病脉证篇劳复止十篇,章节起止照应,如神龙出没,首尾相应,鳞甲森然。因此他断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4.html

湿化则气亦化——三仁汤小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上述方解似无不通之处,临床使用三仁汤也确有开上、畅中、渗下之功。但创立三焦辨证学说吴鞠通为什么要把本方证置于上焦篇而不是中焦篇呢?并且明确指出本方主要功效轻开上焦肺气。 在原文本方证论述中,有这样一句话:(湿温)...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982.html

绍派伤寒有特色,俞氏底定通俗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绍派伤寒确立,首先要推崇医家应俞根初。俞根初,名肇源,因其排行第三,故人们称之曰俞三先生。系山阴(今绍兴)人,清代乾隆——嘉庆间著名医家(生于公元1734年,卒于公元1799年,享年66岁),其先世祖俞日新公,早在明朝洪武间即有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10.html

施杞_四、 临证三,衷中参西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前提,论治辨证目的。病,对局部病理状况辨识;辨证对全身状况辨识。两者结合,使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更精确化,经常在辨证结合同时,还结合了该病分型,即与型相结合。例如,在颈项强痛症中辨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qi/598-3-4.html

病与潜病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应尽早予以病名,但至今仍然以证代名。五有些病名怪诞和古奥涩滞,不易被社会所接受,如解痺交肠等,这些都导致重证轻病根源。第二节 重证轻病影响潜病揭示一、辨证代替不了病证,疾病阶段病理反映,通过四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4-7.html

推进中医临床科研新举措_【中医宝典】

...着重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注意对以往临床研究工作经验总结;围绕病种中医治疗优势进行设计,治疗方面尽可能只中不西或能中不西;同时注重病证结合,方证对应,形成院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规范或中医疗效评价方法,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为了达到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708.html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一种影响颇大《内经》全注本。张氏集注本注释水平较高。例如对《阴阳别论》中二阴二阳发病,善张,心满善气一句之心满善气解释,王冰理解为气蓄于上,故心满,下虚上盛,故气泄出。其他对《内经》很有研究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3.html

鉴赏_【古诗文大全】

...把《》全文连贯起来看,在写作目的上,作者确有所指,而所指具体人物,作者又未点明。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烦琐考证。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本文确属古文中的名篇。 作者提出见微知著观点有一定道理。不要轻视小事情,大事情都由小事情...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857.html

指纹识儿病_【中医宝典】

...脾胃病通过看指纹来诊断准确率较高。如小儿是否有疳积,小儿病寒是热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通过看指纹来判断或诊断疾病,只是中医诊病方法之一,临床中若完全靠指纹来诊病,难免会有所偏颇。所以在临床中应四诊合参,认真辨证,方能力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71.html

中医药科学内涵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坚持中医自身特点和规律同时,进一步揭示中医药理论科学内涵。 王国强说,加强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面临良好机遇。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设立和实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大大提升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21.html

共找到971,5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