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和谦_大医·大师·大爱——纪念国医大师方和谦逝世一周年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泥 温故而知新方老终其一生,授业解惑,桃李遍布海内外。从20世纪90年代,方老作为国家级老中医继承人导师,先后培养了四批共10弟子。他从事中医四部经典内科教学工作50余年,积累了大量关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内科病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fangheqian/1094-2-0.html

《读医随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笔记性著作。卷。清·周学海编于1891年。本书系作者汇集读书之笔记而成。卷一治总论;卷二形气、脉法类;卷三-四治类,列各种病证治;卷五方药类,审辨药物性味效用;卷评释类,为作者研读古医书的心得体会,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清《...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763.htm

《读医随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笔记性著作。卷。清·周学海编于1891年。本书系作者汇集读书之笔记而成。卷一治总论;卷二形气、脉法类;卷三-四治类,列各种病证治;卷五方药类,审辨药物性味效用;卷评释类,为作者研读古医书的心得体会,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清《...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90.htm

方论_《中国医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三卷。辨类五卷。皆未见。钱曾曰。张仲景注解伤寒百歌五卷。翰林学士白沙许叔微知可述。述者。推明仲景之意。而申言之也。读书敏求记汪琥曰。伤寒百歌。许学士述。书凡五卷。其自序云。论伤寒而不读仲景书。犹为儒而不知有孔子六经也。于是取仲景方论...

http://qihuangzhishu.com/485/63.htm

近代京城四大名医_【中医宝典】

...北京是一座古城,元朝以后医学得到较快发展,名医辈出。晚清至民国,北京曾出现被群众称誉的“四大名医”。 萧龙友公元1864-1962年为前清拔贡。精通文史,以文为医,医文并茂;善读书,多批校。曾与孔伯华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培育国医人才。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151.html

吕震1797-1852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建勋,号木茶村,一作搽树。家中世代业儒,震少时亦习儒,并就任直隶州同、荆门州判。时于方药均斟酌再三,认真推敲,常数阅方而后定。着有《内经要论》一卷,《伤寒寻源》三集,现有刊本行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1/552.htm

读书须辨讹字_《吴医汇讲》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喻嘉言《秋燥论》曰∶《生气通天论》谓秋伤干燥,误传“伤燥”为“伤湿”,解者竟指燥病为湿病,遂至《经》旨不明。烈按∶此一字之讹,而有毫厘千里之谬,诸书中传写讹字颇多,读书者自须具眼...

http://qihuangzhishu.com/750/28.htm

老中医的万言书之十驳_【中医宝典】

...科学,从其理论来讲,不仅“外人”包括西医大夫无法从客观上理解,甚至中医的学者门也无法从客观上证实它——试想一下:一个已经存在超过五千年的主观推想,在其盛行五千年的时间中都未能也无法被客观证实,那我们如何能冠之以科学之?其次,不要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57.html

方论四十一_《中国医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投药立效。其理有为诸书所未明。其方又即众医所具晓。但察脉独真。故着功自异耳。因纪其证与其验。并着其方。以公之世。时顺治庚寅孟春。龙丘祝登元茹穹父书于旷旷居。〔洪氏正立医衡〕卷 存周亮工曰。歙人洪参岐以医吾梁。着有医衡。王雷臣为复刻...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27.htm

《栾城三集》第十卷苏辙·记四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栾城三集》第十卷苏辙·记四首 《遗老斋记》 庚辰之冬,予蒙恩归自南荒,客于颍川,思归而不能。 诸子忧之曰:“父母老矣,而居室未完,吾侪之责也。” 则相卜筑,五年而有成。 其南修竹古柏,萧然如野人之家。 乃辟其四楹,加明窗曲槛,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14.html

共找到501,2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