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若干问题认识和思考_【中医宝典】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四肢百骸”等生理功能,形成了比较系统独特理论认识和概括。十分重视自然、社会人体健康影响,注意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体内在普遍联系和动态变化中,去分析、认识和把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客观规律。 此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50.html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科学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1、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充实和发展魏晋以还,内科疾病病因学有较大发展,许多疾病病因得到充实。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不少疾病病因观察与认识已经比较深入,其“寸白虫候”(绦虫病)感染途径是饮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1-2.html

《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冯楚瞻 朝代:清代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自序 自序 杂症大小合参凡例(小引) 杂症大小合参凡例 痘疹全集凡例 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凡例 杂症大小合参卷首上 \ 内经纂要 上古天真 四气调神 生气通天 ...

http://qihuangzhishu.com/342/index.htm

中医学理论体系内涵与框架构建(2)_【中医宝典】

...相同规律,人体本身也具有这种自调自稳机制。当人体处于自调自稳状态时谓之健康,反之则否。所谓“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素问·气交变》),中医学正是从人体自调与失调状态及其表现中审视健康与疾病,以此来认识病因与发病,审察失调过程中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53.html

叶天士之“先安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积极治疗思想现今临床实践起到了极大指导作用。 叶天士提出“先安法”,上受《内经》、《金匮》之旨,下承吴又可防病之意,临床意义重大,应用广泛。可根据脏腑乘侮规律以“先安”;根据季节养生以“先安”;调理阴阳以“先安”;根据素体虚损情况以“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682.html

善养_《外经微言》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雷公问于岐伯曰:春三月谓之发陈,夏三月谓之蕃秀,秋三月谓之容平,冬三月谓之闭藏,天师详载《四气调神》中。然调四时则病不生,不调四时则病必作,所谓调四时者,调阴阳之时令乎宁抑调人身阴阳之气乎?愿晰言之。岐伯曰:明乎哉问也!调阴阳之气,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62/84.htm

《孙子兵法》与《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就如《庄子·养生》中亦是从庖丁解牛故事论述了由技至道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技术哲学理念体现。《黄帝内经》作为记载医人之术医籍,不论是从医学根本实用技术目的来看,或是从人体与疾病正邪斗争研究层面来看,更加则重于实践矛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12.html

概述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肿瘤有着较多记载。如《灵枢经》有筋溜、昔溜、肠溜、骨疽、肉疽、肠覃、石瘕、膈食,又如《灵枢·刺节真邪》曰:“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此外,《难经》有“积聚”、《中藏经》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28/359.htm

曹丕《典·论文》简介_【三国演义】

...曹丕《典·论文》简介 中国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文学专论。魏文帝曹丕著。文章包括4部分内容: ①批评了文人相轻陋习,提出应当“审己以度人”,才能避免此累。 ②评论了当时文人亦即建安子在文学上才力及不足,分析了...

http://wenxue360.com/sanguoyanyi/archives/204.html

中医词典其他:第五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1948年石印本。《研经言》医著作。四卷。清·莫枚士撰于1856年。本书收作者平生研究《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心得体会。着重于某些问题考证和析义,解释脉症含义,辨析古今病名。疑似病症异同,提出相应治疗方法。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5.html

共找到1,003,7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