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辩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六经辨证,始见于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的辨证方法。它以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为纲,将外感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

http://qihuangzhishu.com/92/76.htm

伤寒论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八卷。明·方有执撰。刊于1592年。方氏认为伤寒论一乱于王叔和的重编,再乱于成无己的注释,失去仲景原著伤寒兼杂的完整性。遂予重新编注、考订,并调整了若干条原文的篇次,删去了伤寒例一篇,将太阳纳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5.htm

伤寒论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八卷。明·方有执撰。刊于1592年。方氏认为伤寒论一乱于王叔和的重编,再乱于成无己的注释,失去仲景原著伤寒兼杂的完整性。遂予重新编注、考订,并调整了若干条原文的篇次,删去了伤寒例一篇,将太阳纳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25.htm

陶节庵·辨张仲景伤寒论_增订叶评伤暑全书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辨张仲景伤寒论曰∶伤寒者,乃冬时感寒即病之名。桂枝麻黄二汤,为当时之伤寒设,与过时之温暑者,有何预焉?夫受之原则,亦可均谓之伤寒,所发之时异,治之则不可混也。请略陈之。夫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者,四时之正气也,以成生长收藏之用,...

http://qihuangzhishu.com/778/34.htm

伤寒论词义札记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贾延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但其写作年代久远,有个别文词古奥难懂,今就其中几个词义提出一点看法,以期能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似 辨太阳脉证并治上第五:“温覆令一时许,遍身zhizhi,微似有汗益佳,不可令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922.html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以方名证。如太阳中收集了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等十一类证,其中桂枝汤证汇集了桂枝汤脉证、兼证、汤方、服法、方禁、坏、疑似症以及其加减变化凡十九方。他经他方均类此条例。条文出,注解附后。(2)徐大椿:徐大椿虽为一代儒医,但他对伤寒论原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3.html

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吴喻二家说温疫之非 驳临证指南二条 十三科考 金匮马刀考 命门考 胞门龙门玉门考 白虎考 羊胫骨考 四十难义疏 订正素问·通评虚实论经文并补注 校正灵枢·经脉篇经文 经脉篇书后 仲景书书后 伤寒论伤寒论...

http://qihuangzhishu.com/769/index.htm

试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兼谈柴胡证与少阳的区别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想清楚地理解这段话的含义,首先要弄清柴胡证与少阳的区别,因为柴胡证与少阳是既有联系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对此应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柴胡证与少阳的区别 将柴胡证与少阳的关系混淆对待者,始于明代伤寒学家方有执,其在伤寒论条辨中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067.html

伤寒论六经解三_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胸,即少阳及太阴吐食不下也;在腹,即太阴腹满痛及少阴、厥阴也。特措词有文质,分次有赢缩,以此不同耳!其纪表里之义则同,仲景既存素问六日六经之文于例,而取华氏六日六层之义润饰之,而易其目以着篇,乃主药法而略针法之意。巢元方能知之,故...

http://qihuangzhishu.com/769/88.htm

书当快意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全诗赏析

...不以为意,依然“左右图书,日以讨论为务,盖其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也”(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诗人以苦吟著称。只有读过万卷书的人,才能如此精炼准确地捕捉到读书人快书、意恐读完的共同心理状态,“书当快意易尽”是作者读书亲身体验的概括,也是他...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735.html

共找到589,0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